当前金融监管改革正在有序推进。2018年4月27日各部委联合发布资管新规。行至今日,资管新规已实施5年多,潜藏在资产管理业务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隐患被“精准拆弹”,资产管理业务开始回归本源,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有序发展,管理的资产规模超百万亿元,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业务的第二大金融业态,在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发突出。
资管新规5年来,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继《资管大时代》之后,吴晓灵,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再度领衔推出心力之作《资管新征程》,对资管新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复盘,及时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
这本书围绕资管新规的成果、法规、资产配置与投资、风险、销售、托管、投顾、境外借鉴等八个主题,以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为切入点,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资管新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总结,直面资管行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剥丝抽茧,针砭时弊,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务实的政策建议。
以下为《资管新征程》书稿摘编:
资管新规是2018年因“大资管”业务乱象迭出、险象环生而做出的应急性和针对性制度安排,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资管新规实施5年多来,精准拆解了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逐步构建了统一协调的监管制度体系,资产管理行业从无序扩张走向规范发展。
其中,资管新规的重点是治理隐身于“大资管”业务乱象背后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致力于打破刚性兑付、降低产品杠杆、压缩非标资产、去除层层嵌套。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情况,截至2022年底,在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后,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近30万亿元,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
虽然,资管新规从根本上扭转了监管套利导致的影子银行乱象,取得了阶段性的治理成果。但是,与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时相比,资产管理业务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升级仍未到位,历史遗留的深层次问题在下行周期不断暴露,资产管理业务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01 资产管理业务面临哪些新挑战?吴晓灵在《资管新征程》中总结道,当前资管行业面临三大新挑战:
一是,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转型进度落后,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仍具有杠杆性质。
资管新规旨在打破刚性兑付,但资金端客户风险偏好未变,仍期待刚性兑付。资产端虽有调整,但房地产和城投平台仍是重要资金来源,流动性和资产质量未实质改变。银行理财等通过技术性手段平滑净值波动,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风险问题。产品端则出现了隐性负债转移现象,杠杆率未明显改善。
二是,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未能有效促进权益资本形成,支持创新型经济活动的能力不足。
书中认为,资产管理业务是连接居民财富和资本市场的桥梁,但现实中它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还没充分发挥。我国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比例低,资产管理业务提供的融资结构不佳,融资期限短,权益融资占比低。此外,资产管理业务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募集难度加大。而政府和国企资金在私募基金中比重增大,在冲击和改变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的逻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
三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缺乏获得感,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仍有诸多堵点。
吴晓灵在书中指出,资产管理产品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居民财富增长需求,导致储蓄向投资转换空间大。同时,产品品种供给不足且同质化严重,超过80%的公募产品集中于现金管理、固收和“固收+”等品种,大量资产配向同业市场和债券类资产,使资产配置同向化,缺乏交易对手,形成风险共振和金融空转,投资者选择受限,难以满足其多样化风险偏好。
此外,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管理机构旱涝保收,产品业绩大幅波动”和“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长期困扰着资产管理业务。2022年公募基金更是出现全面亏损,全年亏损达1.45万亿元。因此,资产管理行业需要增加产品供给、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以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
02 面对新挑战,资管行业该如何做?中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未来10年,我国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有望实现复合增速9%,到2030年实现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规模486万亿元。按照发达市场金融体系的结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将突破300万亿元,其中近50%将配向权益类资产。超大规模的资产管理业务一定会产生强大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并与资产管理产品业务、销售业务、托管业务、评价业务等产业集群共同构成丰富的资产管理业务生态圈,为投资者提供公募、私募、卖方销售、买方投顾等百花齐放、品类齐全的产品和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在为投资者提供最大回报的同时,为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了有力支撑。连接理想目标与现实问题的路径唯有改革。要实现美好未来,就必须针对问题和风险背后的成因,统筹规划,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协同推进各项制度改革。
在《资管新征程》这本书中,吴晓灵针对资管行业面临的挑战、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前瞻性的、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其中,吴晓灵建议,“建设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服务体系。即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一是要尽快推出凝聚不同监管体系共识的财富管理投资顾问的制度体系,在《资管条例》中明确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业务的概念、业务范围,明确申请牌照的条件和程序。要把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为投资者服务、向投资者收费、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商业逻辑,通过监管法规予以规制和保障。
二是要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股东,包括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基金销售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私募机构、专门机构等,申请财富管理投资顾问牌照,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业务,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三是要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供给,增加财富管理投资顾问为投资者家庭资产所能配置的标准金融产品品类和服务。
四是要遵循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以人为本的规律,建立从业人员的水平认证、后续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
五是要重视科技应用,在加快建设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行业的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满足条件的机构发展TAMPs(全托资产管理)平台,为中小机构提供全财富管理服务的中后台服务,既有效降低中小机构的运营成本,又有利于防范中小机构的风险,从而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的整体效率。
本文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呈现《资管新征程》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建议读者详读,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真知灼见。
吴晓灵 邓寰乐 等著
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