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之战中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世界强国逐渐从陆权时代转向海权时代。
1905年,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完成了著名的《海权论》三部曲,提出“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对世界强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形成了深远影响。
而作为《海权论》诞生地的美国,更是将牢固掌握海上霸权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二战后期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开始,美国海军至今以其全球独一无二的11艘核动力航母舰队霸榜80多年,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能够挑战的对手。
然而作为美国新一任总统的特朗普却似乎为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焦虑起来,今年1月6日,即将上任总统的特朗普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达了对中国海军实力增强的忧虑和对美国海军造舰能力滞后的不满。
他列举了几个数字:二战期间,位于缅因州的巴斯钢铁厂每17天就能造一艘驱逐舰。现在,他们一年半只能造一艘,而相应地“中国每四天就会造出一艘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ab60105ac7673e2c76ce8e0296e2121.jpg)
二战时期美国的船厂
确实在二战时美国的造船工业将民用造船设备和工人转为军用后爆发出了惊人的产能:其一共建造了包括27艘重型航母、11艘轻型航母和117艘护航航母在内的155艘大小航母,仅仅在1943年就建造了1920万吨的各类船只,达到二战前20年造船数量的总和。
换句话说,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船厂每十天就能建造一艘航母,至于驱逐舰则总共建造了349艘(一说多达377艘),几乎是每五天就能下水一艘新驱逐舰。
而在冷战时期,美国的造船工业也一样给力,曾经创下了9个月连续下水9艘7000吨级攻击型核潜艇的记录,这一造船速度至今无国能够打破。
当然,这与当年美国造船工业的发达是分不开的,1975年时美国造船工业的从业人员多达18万,而自从里根总统上台之后这一数字就开始逐年下降。
根据拥有120万会员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大卫·麦考尔(David McCall)公布的数据,近30年来美国的造船厂总数从接近30家下降到“不满一只手”,并导致超过7万个岗位流失,其中2000年之后的24年里美国造船工业共失去了超过2万名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615b14b9beee1f24c53b207c60ec5d.jpg)
巴斯造船厂的老年工人
关键在于,不像普通制造业靠砸钱买设备招工人产能立马可以上来,造船业的熟练工人不是只靠砸钱就能培养的,造船有太多的技术诀窍和专业知识,培养这样的工人需要时间。
毕竟这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造船业了,那时候造船的技术含量远远不如现在,铺了龙骨下水能动不会沉就行,而现在的智能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雷达设备相当先进,稍有不慎整艘船都要返工。
这就直接导致美国的造船工业发展陷于停滞,在拜登政府“去工业化”的政策指引下,2023年美国的商用船舶产量已不足世界总量的1%,全球排名跌至第19位。
那一年,中国总共下水了3280万吨的船只,比第二名的韩国多了1450万吨,而第三名日本则只下水了不到1000万吨。
在全球十大船厂中,中国船厂占了六位,其中中国船舶、扬子江船业集团、中远海运分别占据第一、第五、第六位,排名第一的中国船舶手握的船舶订单总数比后面三位的韩国船厂加起来还要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b92e11d5f40585f133cf162cb68126.jpg)
热火朝天的中国江南造船厂
就这样的格局,还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货运公司台湾长荣海运把自己的造船订单全部交给韩国船厂之后的结果。
至于美国2023年才建造了6.5万吨船舶,位居全球第十三,产量甚至比印度尼西亚(7.6万吨)还少。
出于对工会利益的维护,大卫·麦考尔还看似“忧国忧民”地说:“中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大的海军,超过了美国”。
人的选择是非常现实的,当发现搞金融、高科技能挣大钱之后,只要有办法谁也不愿意到又脏又累的船厂里干活。
一名造船行业的技术骨干大致需要十年的专业训练。据统计,美国现有的高中生中仅有0.3%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而学习船舶装配、焊接及铸造等技能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189828c568c6fec83d36d9a58f4eb6.jpg)
比如这样的工人还是少数
所以美国只剩下了四五家还能开工的船厂,而能够制造航母的仅有纽波特纽斯一家,能够生产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造船厂只有巴斯钢铁厂与英格尔斯造船厂两家。
毕竟建造军舰和建造商船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军舰需要的发动机、大批专业设备、特种钢材、涂料这些都要靠大量配套的专业工厂生产,再运输到船厂来组装。
然而由于人手不足,配套零部件紧缺,导致美国海军的大量军舰呆在船坞里排队等待维修,排在第一优先位的航母都来不及修,至于其他的驱逐舰和核潜艇只能再往后靠。
到今年1月初,美国海军的11艘核动力航母里竟有10艘在修理厂或前往修理厂的路上,进行“寿命中期换料复合大修”的斯坦尼斯号航母从2021年进船坞,完成修理的时间一再推迟,从2024年一直延期到了2026年。
除了现有战舰的维修保养,美国海军新军舰的设计生产进度也是拉胯,特朗普抱怨称:美国海军新型“星座”级护卫舰的立项始于2020年,第一批共采购6艘,但由于供应商、设计成熟度、缺乏熟练工等多个因素将会延期3年交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aba968fa85d081d9b3dcec71b62589.jpg)
急了
现实证明,美国造船工业的已经很难满足得了美国维护其全球海上霸权的需求。
熟悉军事的网友都知道,海军建设是一项持续可达几代人的事业,受到原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在最主要的原材料钢材方面,2024年中国生产粗钢10.05亿吨,而美国生产的粗钢只有不到9600万吨,不及中国的四分之一。
更麻烦的是,美国的钢铁公司所使用的技术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就没有什么更新了,部分钢材的价格高到2000美元一吨,而在中国钢材只要500美元一吨。
至于船厂所需的起重设备,美国自己甚至没办法生产专用起重机,其大多数船厂使用的还是中国振华重工的起重机,这让美国方面神经紧张,担心起重机上是不是安装了中国的摄像头,导致美国的军事秘密“泄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925c9bd2f75bf1728ce791d7198a46.jpg)
ZPMC=振华重工
在零部件配套方面,中国目前的工业系统能够生产220多种零部件和加工设备,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位居世界第一。
在技术后备方面,中国的船舶设计院不仅能够自主设计商用货轮和特种船只,当然也能设计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两栖攻击舰。
与设计能力配套的模块化制造工艺、自动化生产线及大量高素质技能熟练工人更是让美国人看了之后只能望洋兴叹。
相比于美国只有纽波特纽斯船厂一家能够建造和维修航母,中国公开数据显示共有30座30万吨级与6座50万吨级大型船坞,其中3个位于大连造船厂,4个位于江南造船厂。
换句话说,只要中国愿意,可以同时开工36艘航母,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能把现有的航母舰队从3艘扩展到10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451c5f5f3e40c42ccdde8edadbccc2.jpg)
停泊在大连船厂的航母
至于美国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一共才有4个大型船坞,顶天也就能同时开工四艘航母,更何况要满足航母维修保养的需要。
而且那时下水中国航母的舰龄可比美国那几艘老爷船小得多,战斗力正处于全盛期。
基于中国造船工业的范围经济以及充分的资源储备,对军用舰船的建造速度确实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
尽管特朗普所称的“四天下水一艘舰”的说法属于夸张,但中国海军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的建造速度是相当迅速的。
得益于模块化、分段建造和仿真安装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山东”号航母的建造周期大致只用了2年,“福建”号在船坞建造阶段更是只用了23个月,可以说,二战之后拥有航母的各国还从来没有这么快的建造记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8aef3f5c76545ae9775895661d4b1d.jpg)
“福建”号下水
对此,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副司令马克·克林根准将公开表示:“一个中国造船厂一年生产的军舰比我们所有船厂生产军舰数量总和还要多。”
海军的竞争不仅要看眼下,还要看将来,当然美国海军存量优势是无可否认的,其舰船数量和吨位、技术水平和战术熟练程度目前仍是世界第一。
而新中国造船工业从一艘现代化军舰都造不出起步,从引进苏联军舰仿制,到借鉴美国技术,再到自主研发,最后已隐隐呈现超过美国之势,为将来中国海军全面超越美国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美国不是造船行业不行,而是所有的制造业都不行,一旦美国的海上优势被打破,其全球霸权也就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