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有良知懂善恶,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此只能说有些人不配叫“人”。
做个善良的人,对别人好点,而不是想尽办法吸别人的血,那样迟早会遭到反噬。
把“为善去恶”当成一种修行,以后才能得到好报。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打败现实中的山贼很容易,然而想要击败心中的邪念贪欲却很困难。
强健的体魄尚且可以锻炼出来,但是坚定的内心却很难磨练,付出的代价更加巨大。
战胜自我、掌控内心尤为重要,只有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人生才算达到一定的境界。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外界事物都是内心的显化,自己的心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就像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自己内心不干净不明智,就只能看到坏的方面。
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你就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4.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道道理却不去付诸行动,就等同于不知道。知道却做不到,无法改变结果,不具有任何意义。
因为做到需要付出代价,对自己是种考验和折磨,自己不一定能够拿到结果。
能够克服所有困难,不怕流汗不怕流血,才有资格说自己真正知道。
5.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再多的圣人都是过眼云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甚至只是一种虚无的形式而已。
只有良知才是自己的真正导师,时时刻刻与自己相伴,监督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问问自己的内心就好,它会给出自己最公正的答案,千万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
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傲”容易使人迷失自我,无法看清自己的真实实力,当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时,肯定会吃些苦头。
同时“傲”也会阻止一个人进步,只能停在原地不动,甚至还会后退。
总之“傲”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害,必须学会“谦”的智慧,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顺畅。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生活就会陷入迷茫与孤独之中。
相比于物质世界来说,精神世界更为重要,精神世界越丰富,自己的人生才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因此做人就要首先立志,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追求有希望才能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
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王阳明对人生的总结,说明只要一个人能够做到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这辈子就相当成功。
有些人生前做过不少坏事,最后才发现什么都带不走,反而遭到别人的谩骂和唾弃,这种人生何其悲哀。
内心的光明与坦荡,才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