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成为南方一哥之后,面临着两个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分配目前的既得利益;一个是如何继续把利益蛋糕做大。
不及时发放效益奖,同志们会闹情绪的;不继续把利益蛋糕做大,团队会慢慢死于内卷的。
把晋安帝这张政治底牌接到建康后,405年三月十九,一辈子没活出清醒样子的晋安帝开始盖章颁发嘉奖令,朝廷大权自然是悉数交给了刘裕。但是刘裕要注意吃相,所以辞让多次,坚持要回到京口去。
庚子,以琅邪王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遵为太保,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裕固让不受;加录尚书事,又不受,屡请归藩
同志们很懂,于是各种劝,领导你不能走,连一直生活不能自理的晋安帝都亲自跑刘裕家去挽留了。刘裕戏份上得很足,大家如此盛情,我刘裕惶恐呀,还是让我到京口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
诏百官敦劝,帝亲幸其第;裕惶惧,复诣阙陈请,乃听归藩
最终,刘裕还是回到了京口,然后朝廷又派人到京口请刘裕去朝廷坐镇。刘总,朝廷没您不行呀!刘裕却表示相信同志们能把朝廷打理好!最后刘裕还是留在了京口,被任命为都督扬、徐、兗、豫、青、冀、幽、并、荆、司、梁、益、宁、雍、凉十六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
是月,旋镇丹徒。天子重遣大使敦劝,又不受。乃改授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并前十六州诸军事,本官如故。于是受命解青州,加领兗州刺史
刘裕为什么会在革命取得阶段性成功之后放弃坐镇朝廷呢?因为他也知道很多人是可以同患难但不能共富贵的,一无所有的时候大家都会一心一意地勇敢向前冲,但真的大富大贵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着往自己碗里多夹点肉。
也就是说,颠覆桓玄这个大项目虽然是刘裕带头完成的,但背后里一定会有其他投资人不服刘裕的。成果是大家一起拼命取得的,凭什么就非要让你刘裕去领奖。比如说另外一个大佬刘毅就很有想法。
刘裕京口起事的时候,核心成员就27个人,核心中的核心也就刘道规、檀凭之、刘毅、魏咏之等。其实大家当时都是一个级别的,但因为檀凭之的官场威望比较突出,所以被刘裕安排成了二把手。
义旗之建,凭之与刘毅俱以私艰,墨绖而赴。虽才望居毅之后,而官次及威声过之,故裕以为建武将军
结果在反攻建康的过程中,檀凭之战死了,猛男刘毅就替补上位成为了所谓的二把手。因为在刘裕的革命史记载上,从覆舟山之战开始,刘毅的名字就开始紧随刘裕了。包括后面的西征,刘毅也是总指挥。
乙未,诏大处分悉委冠军将军刘毅
刘毅是什么人呢?混社会的!这种人往往是谁都不服只服自己的拳头的。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然后刘裕在到了建康之后就没上前线了,所以觉得自己才应该是最靓的那个仔。
对于刘毅这样随时都可能爆炸的人,谁最先提防了他呢?正是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刘毅曾经在刘敬宣手下当过宁朔参军,当时社会名气就很大。但刘敬宣觉得此人格局一般,不堪重任,一旦得志,必定犯上。
敬宣曰:夫非常之才自有调度,岂得便谓此君为人豪邪!此君之性,外宽而内忌,自伐而尚人,若一旦遭遇,亦当以陵上取祸耳
这就导致刘毅因此把刘敬宣给恨上了。
毅闻而恨之
朋友们,对于刘毅这样的人大家一定要小心相处,满足他、捧着他你就是好人,让他不满意那你就进入了他的仇恨名单,这是真正的职场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怒。
后来,刘敬宣又独具慧眼地相中了从底层崛起的刘裕,所以各种主动结交和示好。
也正是这样的渊源导致刘敬宣从南燕回来之后,紧跟刘裕的步伐。而刘裕也对这个老领导的儿子高看一眼,在刘毅带队西征的时候,便安排刘敬宣去担任刚拿下的江州刺史。
但刘敬宣也是一个职场老油子,知道自己这种无功受禄的情况容易犯众怒,所以赶紧推辞,说江州是刘毅带着兄弟们打下来的,要提拔也得他们先来。
及敬宣为江州,辞以无功,不宜授任先於毅等
但刘裕真的不知道这种安排很不合适吗?他就是要让刘毅等人对刘敬宣不满,就是要把刘毅逼出原型,于是强行把这事给安排下去了。
果不其然,刘毅对刘裕闹意见了。
毅使人言於裕曰:刘敬宣不豫建义。猛将劳臣,方须叙报,如敬宣之比,宜令在后。若使君不忘平生;正可为员外常侍耳。闻已授郡,实为过优;寻复为江州,尤用骇惋
刘敬宣听后赶紧辞职,刘裕又给他安排到了宣城内史的岗位。
刘裕为啥要这么来回折腾呢?因为刘敬宣的爹是北府名将刘牢之,他们家在北府军拥有超高的威望和号召力,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北府旧部是买他们家面子的。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试出刘毅等人的真实态度。结果很符合他的预期,刘毅等人果然是在实际利益面前不买刘敬宣父子的面子了。
405年六月桓玄的余党桓亮、苻宏等又煽动了匪乱,其实就是活不下去了,跟心系桓家没啥关系。然后刘毅、刘道规、檀祗等人带兵迅速把这帮乱匪彻底按下去了。
这个时候,刘毅也跟着学习了刘裕的以退为进,以回家守孝为名,带着自己的核心班子以豫州刺史的名号另立了小山头。
至是,军役渐宁,上表乞还京口,以终丧礼···不许。诏以毅为都督豫州扬州之淮南历阳庐江安丰堂邑五郡诸军事、豫州刺史,持节、将军、常侍如故,本府文武悉令西属
这个时候,北青州刺史刘该突然叛变,勾结了北魏,清河、阳平两郡起兵响应。北魏也让豫州刺史索度真和大将斛斯兰南犯徐州,围攻彭城。裕派其弟南彭城内史刘道怜、东海太守孟龙符带兵平叛,斩杀了刘该和孙全,北魏败而退走。
到了七月,干啥都是手到擒来的刘裕派人跟后秦建交,并要求姚兴归还南乡诸郡。这些地盘是桓玄篡晋的时候被后秦趁乱占领的。
七月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等诸郡
刘裕凭什么敢要求后秦把吃到嘴里的肉给吐出来呢?因为刘裕集团风头正劲而后秦已经日薄西山了。讲白了就是威胁,咱就赌你姚兴在日子过得不舒心的情况下不敢惹我顺风顺水的刘裕!
姚兴果然不敢赌,便答应了刘裕的要求,还给刘裕发了好人卡。
王兴许之。君臣咸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诛讨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
这事自然成了刘裕在内部吹牛逼的好素材,兄弟们,好好看看,我派人送张纸过去,姚兴就退还了十二郡土地给咱,就问问咱刘裕的名号好使不好使?以后你们还敢不服气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裕这一外交态度是非常值得商榷的。毕竟你是刚刚从底层爬起来的,基本盘还不够稳固,你搞国际敲诈和威胁万一没成功呢?甚至遭到了剧烈报复呢?你的脸往哪搁?同志们会怎么看你?刘毅等人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还有,如果真打起来了,你刘裕的战略支撑在哪?是靠人口减半的三吴还是刚刚熄灭战火的荆州?所以说,刘裕这个人的赌性实在是太大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也好在所有人都在捧刘裕这个天之骄子,姚兴选择了息事宁人,不然刘裕就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因为荆州立马又乱了——当上荆州刺史的魏咏之去世了,江陵令罗阴兵变袭击了江陵,拥奉太原王氏的王慧龙为盟主。大家想一想,要是姚兴选择跟刘裕开战来维护尊严和主权,这个时候刘裕得多难受。
刘裕绕开了刘毅直接命弟弟刘道规为荆州刺史,都督荆、宁等六州诸军事去平叛,将荆州继续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另立小山头的刘毅又采用什么方式来对抗刘裕这种越吃越胖的趋势呢?他选择了走文化圈的路线,积极拉拢社会名士,效果也非常显著,大多数门阀人士都投奔于他,唯独扬州主簿吴郡大族的张邵代表家族表态不去。
毅爱才好士,当世名流莫不辐凑,独扬州主簿吴郡张不往
而刘裕呢,因为阶级出身的问题,对于士大夫那一套非常不感冒。殷仲文从桓玄那边叛逃过来后就一直跟刘裕说要把文化艺术产业抓起来,但刘裕明确予以拒绝了。听曲能听出一个未来?咱怎么就不信呢?咱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靡靡之音那一套不适合咱。
在此也提醒一下大家,想创业的朋友或者身居高位的朋友,要学会把文化艺术跟工作分开。因为艺术这玩意本身是没啥明确规则的,非常主观,沉浸其中容易让人不接地气。另外,上行下效,你的队伍也容易出问题。
至此也可以看得出,刘裕和刘毅其实是分别选取了两种不同的路线在打擂台。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下,刘裕的务实自然比刘毅的务虚更容易出效果一些。
407年春,刘裕希望用军功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便让时任襄城太守的刘敬宣率五千人去讨伐蜀地,由弟弟刘道规担任征蜀都督。
刘裕乃表襄城太守刘敬宣帅众五千伐蜀,以刘道规为征蜀都督
这年年底,一直对刘裕比较认可的文官大佬扬州刺史王谧去世了。随着扬州刺史的岗位空缺出来,刘毅和刘裕的政治交锋迅速火热化——刘毅等不希望刘裕入朝辅政,打算运作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这个谢混毫无疑问是刘毅的人
刘毅等不欲刘裕入辅政,议以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
另外,还有一种折中方案,那就是由刘裕在京口兼管扬州,把朝中政务交给孟昶。因为孟昶当年和刘毅在桓弘手下共事过,有交情。
或欲令裕於丹徒领扬州,以内事付孟昶
总之,刘毅方面是明确表态不希望刘裕入朝。
可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朝廷可不敢得罪刘裕,你们神仙打仗别带上了我们,所以赶紧派人去问刘裕本人的意见。
刘裕的行政大脑刘穆之向刘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无论是功劳还威望,你的有资格去把握朝政,所以不能再谦让了,得把最高政治名分先拽到手里。刘毅、孟昶等人并不是真心臣服于您,等到他们翅膀硬了,一定会跟您动刀子的。扬州是国之根本,绝对不能让人,否则政治上就被动了。现在您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选,您必须名正言顺地入朝,断绝其他人的想法。
晋朝失政日久,天命已移。公兴复皇祚,勋高位重,今日形势,岂得居谦,遂为守藩之将耶!刘、孟诸公,与公俱起布衣,共立大义以取富贵,事有先后,故一时相推,非为委体心服,宿定臣主之分也;力敌势均,终相吞噬。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前者以授王谧,事出权道;今若复以他授,便应受制於人。一失权柄,无由可得,将来之危,难可熟念。今朝议如此,宜相酬答,必云在我,措辞又难,唯应云:神州治本,宰辅崇要,此事既大,非可悬论,便暂入朝,共尽同异。公至京邑,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馀人明矣。
刘穆之其实讲得非常有道理,挟天子以令不臣嘛,刘毅等人已经态度很明显了,刘裕确实应该抢占政治制高点去对他们进行降维打击。
不久,刘裕入朝,牢牢抓住了所有关键权力。
但这个时候,征蜀的事却传来不利消息,刘敬宣等人受瘟疫等因素影响败退了,损失过半。没能及时给领导晋升献礼的刘敬宣被免职,还削减了三分之一的封地;刘道规也从督军贬为建威将军。
然后,刘裕也主动承担了连带责任,自己给自己降职,由车骑将军降为了中军将军,其他待遇不变。
刘毅想借这事对刘敬宣追责到底,一是报仇泄愤,二是剪除刘裕的助力。但被刘裕把刘敬宣给保下来了,因为刘裕也明白,当大哥若没有保护小弟的能力,基本上是当不好大哥的。
刘毅欲以重法绳敬宣,裕保护之
当然,保人也不能硬保,得有人配合求情,有人开脱给理由。这事由刘裕的好哥们、刘敬宣的亲老表何无忌来干是最合适不过了。何无忌立马指责刘毅是在挟私报复,把刘毅给顶回去了。
何无忌谓毅曰:“柰何以私憾伤至公!”毅乃止
为了防止刘毅情绪爆发,打了一棍子也得迅速递上一颗糖,409年正月二十一日,刘毅被提拔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刘毅的卫将军比刘裕的中军将军官阶还要高一等,刘裕算是给足了刘毅面子。
级别比刘裕高,背后又有士族门阀推波助澜,刘毅对刘裕的政治威胁是越来越大。
那么,刘裕应该用什么来给自己的政治声望下坠及时止损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开疆拓土、攻城略地的军功。功劳是最好的消音器。
可是,该去打谁呢?打蜀地可以宣传成内部统一战争,但刚刚败下阵来,再硬推上去,士气信心不占优势。而后秦前不久才割让了十二郡的土地示好,突然翻脸去打人家,国际名声就臭了。北魏远隔千里且实力强大,更加不是理想的打击目标……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实力不强且刚刚换主的南燕,是最适合下筷子的。
但是打南燕也不能说打就打,总得师出有名才行。别急!刘裕是当下的绝对主角,他想打瞌睡就立马有人送枕头过来。刚刚当上皇帝不久的南燕慕容超即将登场给刘裕的虎变献礼了。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北府底层的刘裕,在一次次有如神助的逆战中,终于又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而作为历史看客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当我们陷入名利之争后,就必须要学会把利益和情感分清楚,和你一起奋斗的人并一定是真正爱你,你们可能仅仅是一种暂时合作的关系,是互相利用或者互相成就的关系,一旦共同的利益蛋糕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因为利益分配而诞生的矛盾就不可避免。
欲戴皇冠,必受器重。刘裕,被自己的创业兄弟逼着往前冲,这是你必须要承受的劫。其实,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在不断地渡劫。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裕,后面见!
这两人本来就是同事,也就是合作关系,连上下级都没有,刘毅一直不服刘裕,还何谈真爱?刘裕的真爱一直都是刘穆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