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WAN
WAN指广域网,是连接不同区域局域网的网络。广域网地理范围可以覆盖到几千公里,可以连接城市和国家,甚至提供跨越大陆的超长远距离通信,形成一个地球村网络。
WAN和LAN主要区别
LAN:适用于小范围、高速、低成本的网络环境,常见于家庭、企业或学校。
WAN:适用于大范围、跨地域的网络连接,依赖运营商基础设施,覆盖面广但速度和延迟受限。
WAN 网络中设备角色
在广域网(WAN)中,特别是在基于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或运营商提供的企业WAN网络(如VPN或专线网络)中,设备通常被划分为三种基本角色:CE(Customer Edge,客户边缘)、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和P(Provider,运营商核心)。这三者共同构成了WAN的架构,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
1. CE(Customer Edge,客户边缘)
CE是位于客户侧的边缘设备,直接连接客户网络(如企业LAN)与运营商的WAN网络。
将客户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PE设备,或接收从PE传回的数据。作为客户网络与运营商网络的分界点,通常不涉及复杂的WAN路由协议。
通常运行客户侧的路由协议(如RIP、OSPF、静态路由),与PE设备协商路由信息。CE设备不需要了解运营商网络的内部结构,只需与PE通信。
典型设备有路由器(如思科ISR系列、华为AR系列)、防火墙、光猫。
2. 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
PE是运营商网络的边缘设备,直接与客户侧的CE设备对接,同时连接到运营商核心网络(P设备)。接收来自CE的数据包,封装为适合WAN传输的格式(如MPLS标签)。
与CE协商路由(如BGP、OSPF),同时与P设备共享运营商内部路由信息。通过虚拟路由转发(VRF)技术为不同客户提供隔离的网络服务(如MPLS VPN)。在MPLS网络中,PE为数据包分配标签,指导其在核心网络中的转发。执行QoS(服务质量)、流量整形、安全策略等。
典型的设备有高性能路由器、MPLS路由器或支持VPN的设备。
3. P(Provider,运营商核心)
P是运营商网络的核心设备,位于WAN的骨干网络中,负责在PE之间高效转发数据。它不直接与客户设备(CE)交互,只处理运营商内部的流量。
基于MPLS标签或其他机制快速转发数据包,不解析客户数据内容。
维护运营商内部的路由表,通常运行高级路由协议(如IBGP、IS-IS)。
连接多个PE设备,形成WAN的骨干网络。不涉及客户特定的策略或服务,只关注数据的高效传输。
典型设备核心路由器(如华为NE5000E)、高带宽交换设备。
WAN网络中CE,PE,P之间的关系(以MPLS网络为例)
CE:客户侧设备(如企业路由器)发起或接收流量,连接到PE。
PE:运营商边缘设备接收CE的流量,封装为MPLS数据包(添加标签),发送到P。
P:核心设备根据标签转发数据到目标PE,目标PE解封装后将数据送达目标CE。
数据流:
企业A(CE1) -> PE1(加标签) -> P1 -> P2 -> PE2(解标签) -> 企业B(CE2)
CE只管“发出去”,PE负责“包装和分配”,P负责“快速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