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四川泸州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个名叫杨宇的男孩出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日后被称作“饺子”的年轻人,会以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中国动画的滔天巨浪,更不会想到,他的人生轨迹竟是从手术刀到画笔的惊世逆袭。

一、命运岔路:握紧手术刀的动画痴迷者
杨宇的青春看似按部就班: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手握“金饭碗”临床医学专业录取通知书。然而,医学院的白炽灯下,他总在解剖图谱边缘偷偷勾勒卡通形象;宿舍熄灯后,他打着手电筒临摹《七龙珠》《圣斗士》。

2002年,大三的杨宇偶然看到《最终幻想VII》的CG动画,灵魂如遭雷击:“原来动画可以承载如此深刻的人性思考!”他开始疯狂自学Maya、Photoshop,每日仅睡4小时,在医学课本与三维建模间撕裂挣扎。毕业前夕,母亲一句“人只活一次,别留遗憾”让他毅然弃医——即便这意味着与“安稳人生”彻底决裂。

二、蛰伏十年:一个人的“动画苦行僧”
2005年,杨宇蜗居成都三环外10平米出租屋,用一台二手电脑开启孤军奋战。父亲猝然离世后,全家仅靠母亲1000元退休金维生,他愧疚至极却无法回头。为省开支,他吃超市特价菜,穿大学旧衣,甚至三年未添新鞋。

历时3年8个月,他独立完成16分钟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这部反战题材作品无台词、无明星,却在2009年横扫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法国昂西动画节等30余项大奖。业界惊叹:“中国竟藏匿着如此鬼才!”然而,荣誉未能带来资本青睐。投资方要求他复制好莱坞模式,他却坚持“做有东方魂魄的故事”,自此沉寂近十年。

三、哪吒出世:50亿票房背后的“疯魔”
2015年,光线传媒CEO王长田力排众议,将《哪吒》项目交给毫无长片经验的饺子。没人料到,这场豪赌会成就中国动画史上最惨烈也最辉煌的战役。
剧本死磕66版: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背后,是两年内推翻63版剧本的癫狂。饺子要求每个角色“连毛孔都要有戏”,申公豹变身5秒镜头竟让特效师崩溃辞职,最后他亲自上阵耗时两个月打磨。
资金断流危机:制作中途超支20次,饺子抵押房产,团队成员自降薪水,有人甚至掏出婚礼礼金支援。
技术“土法炼钢”:哪吒的烟熏妆设计源自川剧变脸,山河社稷图泼墨特效融合水墨与3D,1600名动画人累计制作1800个镜头,远超迪士尼平均标准。

2019年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首日1.37亿,单日最高5.5亿,最终狂揽50.35亿票房,将中国动画电影天花板捅破至云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入围、人民日报撰文致敬、海外发行至50国……但更让饺子欣慰的,是影院里孩子们大喊:“哪吒和我一样不想认命!”

四、破而后立:国漫觉醒时代的“守灯人”
面对赞誉,饺子清醒如昔。他将工作室命名为“可可豆”,寓意“微小却顽强”。在《哪吒》庆功宴上,他哽咽道:“若当年向商业妥协,今天站在这里的不会是我。”
如今的他,拒绝资本裹挟,坚持“5年磨一剑”的创作节奏。新作《哪吒2》剧本已修改27稿,他直言:“中国动画不缺技术,缺的是敢把灵魂剖给观众看的勇气。”从医学生到动画匠人,饺子用20年完成的不只是个人逆袭——他点燃的,是整个行业对原创的信仰。
不认命,就是中国动画的命
饺子书桌上至今摆着《打,打个大西瓜》的获奖证书,旁边是华西医科大学的毕业合影。有人问他是否后悔放弃从医,他笑道:“治人身者固然伟大,治人心者或许更永恒。”

这个曾蜷缩在10平米小屋的“疯子”,用半生孤勇撕开国产动画的桎梏。他的故事没有魔法,只有凡人以血为墨、以骨为笔的决绝——正如《哪吒》片尾那句嘶吼:“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