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打我的时候不要弄坏妈妈给我买的杯子”被霸凌孩子的话让人听着心碎。
据家属透露,这名智力发育迟缓的少年,竟将暴力当作“游戏”。施暴者利用他的单纯,将教室变成肆意宣泄恶意的“剧场”——而本该维持秩序的教师集体“消失”,直到视频引爆网络,当地教育局才通报“已惩戒4名学生”。
事件发生在午间教室,施暴者嚣张到无需清场。教育部2024年5月刚出台的《学生欺凌防治20条》明确要求“建立欺凌实时干预机制”,但在这所学校,制度文件显然抵不过一张课桌的厚度。当霸凌变成公开的“表演”,教师的不在场证明,恰恰是最锋利的指控。
据统计,我国约6%的校园霸凌受害者存在身心障碍。该男生因智力缺陷无法理解恶意,却精准护住母亲省下早餐钱买的杯子——这残酷的反差,暴露出校园安全网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漏洞。
事件引爆后,当地火速处理4名施暴学生,但真正需要审判的远不止于此:
- 教师的“选择性失明”,是否变相助长暴力文化?
- 围观者的哄笑,是否会成为下一场暴力的助燃剂?
这个紧握水杯的男孩,像一面照妖镜,映出成人世界的集体溃败:若总靠热搜解决问题,教育便永远在亡羊补牢。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严惩施暴者,更要激活每间教室里的“沉默大多数”——当某个孩子突然开始独坐后排,当课间响起异样的哄笑,请你务必多看一眼,多说一句,多迈一步。因为对抗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光透进每一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