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刘万春,暗中勾结蒋介石的情况,被我党的情报部门发现。当时负责处理此事的首长是聂帅。聂帅考虑到刘万春曾是傅作义、董其武的下属,于是聂帅联系上傅作义和董其武,向这两位将军说明了情况,并拿出了相关证据。
当然,聂帅是想看看傅作义和董其武的态度。
这让傅作义和董其武感到尴尬:毕竟傅作义和董其武觉得起义将领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取信我党。而自己的下属刘万春起义后又暗地里勾结国民党,这无疑让自己处于一种很尴尬的情况。
所以傅作义沉默了,因为傅作义实在不知道该说啥好。而董其武无奈之下,表示:刘万春肯定要被处理,但希望我党能够宽大处理。
实际上主席也做过批示:那就是不管咋说,刘万春不是俘虏,而是起义将领。所以处理方面,不能选择将其处决。
有了主席的指示,所以1950年11月,刘万春在北京开会期间被捕。大约在1967年左右得到释放。
那么,刘万春为啥要选择在接受起义以后,勾结蒋介石?
1、刘万春起义
刘万春生于1902年的直隶省。刘万春少年时候,赶上北洋军阀时期,那时候军阀混战是常态。对于普通人家的老百姓来说,读书这个路子不现实,干别的也没前途,所以刘万春选择参加了军阀部队。
1927年,国民党的军队占领南京,并宣布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很多地方军阀也隐约感觉国民党势头太猛,于是纷纷宣布服从国民党号令。当时刘万春在阎锡山的部队里当兵。阎锡山宣布自己早在晚清就参加了同盟会,所以宣布反正。这就让刘万春从北洋军阀的军官,成为了国民党的军官。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刘万春凭借自己的才能,担任国民党111军的军长,防区就在绥远省境内。
1949年1月左右,北平得到解放。绥远省的高层对于前途也产生争议。当时国民党在绥远省的最高负责人是董其武。董其武认为既然傅作义都起义了,单靠绥远省这点军力抵御解放军,根本没有胜算可能。所以董其武认为应该起义。不过董其武还是咨询了一下刘万春的态度。
绥远省在当时确实成为两党争夺的区域。一方面我党派出代表团到绥远劝说绥远的大佬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另一方面,蒋介石也派人到绥远鼓动刘万春等人血战到底。
其实刘万春这会儿也比较精神分裂:一方面刘万春觉得打仗确实没前途,而且看不到前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绥远问题。但另一方面,刘万春又觉得国民党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毕竟自己在北洋军阀那会儿就是小军官,跟着国民党混自己当了军长。所以让自己脱离国民党跟着红党混,自己实在不愿意。
所以刘万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不过,因为绥远省太多高层都主张和平起义,刘万春本身又不是什么坚定人物,所以刘万春也跟着宣布起义。
当然刘万春的这些想法我党并不清楚。起义后,刘万春被委任为解放军36军的军长。从这不难看出我党的诚意。
2、刘万春的想法
其实从国民党派特务破坏绥远和平起义,到刘万春宣布接受起义以后,这期间刘万春一直和国民党特务进行联系。而对于参加起义,刘万春对国民党特务表示,自己选择起义是因为拧不过大趋势,所以选择带着部队潜伏。如果哪天国民党能光复绥远,那自己肯定带着部队反水。
当然刘万春的这个表态,后世认为是刘万春铁了心要跟国民党混。但是个人觉得,刘万春其实属于两头想拿好处的人,类似当年的阎锡山。
阎锡山在北洋军阀势头强大的时候,表示自己服从北洋军阀的号令。但是随着国民党做大,北洋军阀开始颓败,阎锡山于是宣布自己是国民党的党员,因此宣布反正。
刘万春的如意算盘就是:如果我党能够控制局面,那自己就做解放军的军长,享受高干待遇。如果哪天老蒋真能翻盘,那自己又是国军的高级将领,两边好处都不丢。
关键是刘万春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中国和以往的任何政权都不同。
3、结语
所以,刘万春选择在起义后继续联系蒋介石,目的是给自己留后路。不曾想,他的行为被我党发现。而他也因此被判刑。
好在经过若干年改造后,刘万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谬误。所以出狱后,刘万春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此时的刘万春感到自己很可笑:老蒋凭啥能打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