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进攻要谈起来会很复杂,但如果简单来说,把这个战术的本质说清楚,它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角色球员参与进来。
在这个体系下,角色球员和巨星在一起打球也是同等重要,所占的位置和球队战术的权重也是很大的,相当于就是把明星球员的发挥还有角色给“分流”了,不会让他们大包大揽地去干球队繁重的任务。
放球权,让角色球员参与进来,并且打团队篮球,这是三角进攻的核心理念。
当然,这么做的话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对于球队的每名球员球商要求很高,全队都要参与进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三角进攻,我印象最深、而且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总决赛帕克森的那个三分球准绝杀,公牛队是如何战胜太阳队夺冠的那个画面。
看到这个镜头,你不得不怀疑井上雄彦在画《灌篮高手》这幅漫画时,是不是参考了这个镜头,木暮公延面对陵南队的那个三分球,跟这个如出一辙,场景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球从发起,再到最后的进攻,深刻诠释了菲尔杰克逊的理念。
这个球,换做现代,肯定很多人会认为会是乔丹来处理,要是乔丹被包夹,投不了也肯定会是皮蓬来处理球,绝对不会是帕克森来终结这个球。
然而公牛队他就敢这么做。
先是乔丹控球,面对凯文·约翰逊的防守传给皮蓬,皮蓬带球切入,然后传给格兰特,格兰特接到球以后心领神会,第一时间传给了外线无人防守的帕克森,然后这个三分球应声落网。
这个球从发起再到结束,完全体现了整体球队进攻的层次感,一支球队到底是如何打团队篮球的。
帕克森的这个球,也是乔丹第一个三连冠的最美好的回忆,永远留在所有球迷的心中。
而在1991年的总决赛里,帕克森也有出色的表现,多次三分球命中,然后帮助球队战胜湖人拿下总冠军。
角色球员站出来率领球队获胜,如果你看了比赛,你会觉得帕克森才是真正的巨星,反而那一刻乔丹、皮蓬会显得会是给他打辅助的选手。
看到这,大家能明白菲尔杰克逊玩三角进攻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了吧,其实最核心的不是战术,那些花里胡哨如何布置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让巨星放下架子,心甘情愿地给角色球员做嫁衣,能够不打巨星球。
这才是最难的。
之前乔丹一开始要打三角进攻的时候,他也不乐意,不觉得这样能够赢球。要是自己不得分,其他队友得不了分,那该怎么办?
然而菲尔杰克逊告诉他,迈克尔,你得听我的,你不能再那样打球了。你要把球交出来,这样你才能轻松一些,专注得分,不会那么累。只有全队都能打好球,我们才能拿冠军。
这里面,公牛队也是磨合了许久,经历活塞季后赛多次连败以后,才最终突破困境拿到总冠军。
拿到冠军以后,菲尔杰克逊后面执教科比等人,就会轻松一些了。有了冠军底蕴的加持,他在带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辛苦,要是科比有意见,他就说我带了乔丹两个三连冠,六个冠军,证明我是成功的,三角战术没问题,你不听我的肯定拿不到冠军。
不得不说,冠军教头的履历还有威望摆在那里,也只有他才能玩得转。
说到这,很多球迷也会好奇一个问题,为什么后面许多球队不打三角进攻了呢?既然能夺冠可以延续这个思路继续下去。
这个的话原因也很复杂,规则的变化还有小球时代的发展是根本原因。随着三分球的发展,还有防守上各种规则的变化,导致三角进攻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
沿用过去的思路也不太符合现代的潮流习惯,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改进。
像勇士队的传切,还有凯尔特人之前某个时期打过一段时间的配合,就有点三角的影子,只不过他们把传切的理念融了进去,结合现代篮球发展出了新的三角进攻战术出来。
与其说三角进攻消失了,不如说三角进攻发生了变化,换了一种模式出现在NBA的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