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贞元年间,书生常聪仁去县城里访友,恰好到了吃饭的时间,估计赶不上好友家的午饭了,便在路边酒楼里点了酒菜,自斟自酌起来。邻桌有一桌客人,一共五个人,大约是主仆关系,个个衣着华丽,看来是富贵人家。
这几个人来得早,自然走得也早。他们走后,常聪仁发现桌子上遗留下一个小包袱,知道是客人遗落下来的,赶紧拿起来追了出去。可是,客人们已经跨上快马,向东边扬鞭而去。
常聪仁回到座位边,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是一个锦盒,打开锦盒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里面躺着一颗宝珠,屋里顿时亮堂起来,原来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要是搁别人,得了这一笔意外之财,早就欣喜若狂,但是,常聪仁不是贪财之辈,决定把珠宝送还给失主。
常聪仁原本想把珠宝留在酒楼里,等候失主回来拿,却又担心掌柜贪财侵吞了宝珠,最终决定骑着马追赶失主。他结算了饭钱,跨上马背,双腿一夹,马匹向东边狂奔而去。
一路急匆匆地追赶,到了下一个小镇,一打听,这几个人刚刚出了小镇,往东南方向去了,已经走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常聪仁赶紧向东南方向追去。傍晚时分,常聪仁到了一座小镇,住在客栈里。他向几个客栈掌柜打听,没有发现那几个客人在小镇上投宿。
有一个掌柜告诉常聪仁,这些人有可能投宿在前面小镇上,离此大约十几里远。常聪仁认为极有可能,他们的马都是良马,跑得快,自己的马比较普通,不适合长跑,落下一段距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常聪仁就骑着马到了前面的小镇,经过打听,发现那几个人确实投宿在镇头一家客栈里。不过,他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往东南方向走了。常聪仁查看登记,得知他们是广陵的商人,这一下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就不焦急了,大不了跑广陵一趟。
因为马匹的缘故,常聪仁不再急着追赶,而是放缓了脚步。几天后,到了广陵地界,晚上投宿在小镇上的客栈里。
常聪仁正在客栈里吃晚饭时,忽然看见来了几个客人,正是他要追赶的那几个人,赶紧上前打招呼。得知他是追着送宝来的,那几个人很感动,这才发现夜明珠不见了。
那一天,他们在酒楼里打开箱子清点宝物时,把夜明珠给忘了。这一路上,他们没有清点宝物,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夜明珠丢了。他们半路上拐到一处风景名胜地方游玩了两天,因此落在了常聪仁的后面。
富商是一名年轻人,自称姓李,广陵人,此次从都城经商回来。他询问了常聪仁的身世,拿出二十两金子表示感谢。常聪仁却拒绝不要,只接受了富商的宴请。富商要他到广陵城里游玩几天,以尽地主之谊,常聪仁表示走的匆忙,家人不知道他的行踪,担心家人着急,急匆匆地跨上马背启程回家去了。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四五年,这一年唐宪宗继位,开科取士,常聪仁去都城参加了考试,所幸榜上有名。
殿试时,唐宪宗问道:“常聪仁,你抬起头来看看,认识我吗?”常聪仁抬起头看向龙颜,不由得大吃一惊,皇帝竟然就是那一名富商。
原来,常聪仁当初遇见的,并不是富商,而是广陵王,也就是唐德宗的长孙。唐德宗去世后,唐顺宗继位,但是他无心当皇帝,便禅位给儿子唐宪宗,自己则当起了“太上皇”。
唐宪宗阅览殿试名单时,发现了常聪仁的名字,不由得想起了往事,因此在大殿上和他相认。唐宪宗非常欣赏常聪仁不贪财的品质,特地委任常聪仁当了大县的县令。不到三年,又把他提拔当上了刺史。
但是,常聪仁的升迁之快,让朝中权贵不爽,便想方设法陷害他。恰巧,常聪仁的治下,有一个县令卷入一场官司,权贵们暗中指使县令反咬常聪仁一口,诬陷他收了县令三千两银子。此案被坐实后,官员们申报朝廷,要将常聪仁斩首。
唐宪宗看见奏章后,大发雷霆,说道:“他当初连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也不贪,怎么可能贪三千两银子呢?”于是,下旨将人犯送到都城,他要御审。
后来,案情真相大白,常聪仁自然是清白的,官复原职。经此一事,唐宪宗更加信任他,几年后将他调入都城,委以重任,常聪仁最终官至三品,成为朝廷重臣。
人生在世,能遇一知己足也,常聪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无疑是幸运的。当然了,这主要取决于他不贪婪的品质。做人还是要心态平和的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据为己有,贪婪这个东西,一旦被唤醒,就会让人生走向不归路。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