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50万秦军的魏武卒,为何最后成为魏国灭亡的祸根?

口说名人馆 2024-07-25 15:40:54

战国初期,魏国曾依靠魏武卒击败五十万秦军,甚至一度将秦国逼到了亡国的边缘,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虎狼之师,为何又是最后魏国灭亡的祸根?

第一段 魏国首霸之利器

公元前375年,偌大的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其中魏国所占据的领土居于韩赵之间,西有凶悍的秦国,东有强盛的齐国。周围的强敌无一不对魏国的国土虎视眈眈,这也导致了魏国建国初期的形势极为严峻。

想要在这种四战之地立国,非常考验统治者的能力,而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斯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魏斯明白,当下的魏国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敢于变革,于是他便任用了李悝进行变法,同时他又拜吴起为大将,负责操练魏国的兵马。

李悝在政治上的变法,使得魏国的行政效率与国家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若没有强力的军事实力作保障,也只不过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魏斯看着日渐充实的国库,一却点也高兴不起来,直到一天吴起告诉他,他可以去城外检阅军队了。

吴起为魏国锻造出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新式军队——魏武卒。

他们不光战斗力强,武器装备也是同时期最为优秀的。

魏武卒虽然人数只有五万,但只要指挥得当,就算与十倍之敌鏖战也不落下风。

看着威风凛凛的魏武卒从自己面前列队经过,魏斯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军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保卫国家的财富、捍卫国家的尊严。

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领着魏武卒进攻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占领了临晋与元里两地。

第二年又带领着魏武卒横扫秦军,将整个河西之地纳入魏国的版图之中。

此后,吴起便统帅着魏武卒镇守在西河郡,让秦国人在忍受失地之痛的同时还无可奈何。

公元前389年的阳晋之战,吴起更是只靠五万魏武卒,将五十万秦军打得哀鸿遍野、狼狈不堪,此战之后,魏国的霸主地位已经无人敢质疑。

纵观吴起在魏国的这些年里,与各国大小交战七十六次,取胜就有六十四次,其余均为平手,无一败绩。

吴起的军事能力固然突出,但若无魏武卒也未必有如此辉煌的战绩。

但魏武卒悍勇的背后,却是吴起对于传统军事制度的改革,那就是将军队职业化,而不是像其他诸侯国一样,战时才临时征召平民,将其编为军队出征。

这一改革举措,使得魏国有了一支常备军,而经过不断地战争洗礼,这支常备军的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战斗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此外,对于士兵的严格训练与丰厚待遇,也是魏武卒战斗力强悍的重要原因。

而要供养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若无李悝变法,国家财政根本支撑不住。

可后来,为什么昔日势不可当的魏武卒,竟成魏国发展的累赘呢?

第二段 对魏武卒的执念毁灭了魏国

魏武卒的没落是在马陵之战开始的。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命大将庞涓率领魏武卒进攻韩国。

而大意的庞涓中了孙膑的计谋,兵败马陵,随着他一同丧命的还有大量的魏武卒。

马陵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不仅没保住霸主的王冠,还在诸侯面前狠狠摔了一个跟头,而这个跟头让魏国再也挺不直腰板了。

魏惠王若有理智,此时应当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等待来日再入局列国纷争。

可输急眼的魏惠王此时却一意孤行,坚持押上所剩的全部家底继续博弈。

魏武卒的强大让魏惠王坚信,只要训练出更多的魏武卒,就能在战场上扭转颓势,重回霸主王座。

但他却忽略了训练魏武卒所需的两个要素,即:名将与军费。

没有吴起这样的军事家,如何能正确操练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让他们能放下锄头,拿起戈矛?

没有充足的军费,如何能为士卒提供优秀的武器装备,又如何能让将士不顾性命地与敌人搏杀?

此时的魏国早已不是开国时那般繁盛,因为魏惠王的好大喜功与挥霍无度,不断地四处用兵与建造宫殿,国库所剩的钱粮根本不足以供养大批的魏武卒。

再者,腐化的朝堂,也再也吸引不了如吴起这般的能人。

可魏惠王没有看到这其中内在问题,不仅是他,连往后的魏国君主也都没看到这一点。

强行操练魏武卒,不仅得不到所谓的虎狼之师,反而虚耗了本就不多的国力与大量的青壮年。不夸张的说,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慢性自杀。

当二流的将领,带着三流的魏武卒,用着四流的武器装备上战场时,其结果无非是让魏国离悬崖更近了一步,而魏国却只会刻舟求剑般地继续重复这样的荒诞之举,直到秦国的旗帜插在魏都的城头上。

参考资料

[1]刘旭峰. 战国时期秦魏两国河西之争[D].陕西师范大学,2022.

[2]王新利.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流失与国家衰亡[J].领导科学,2017(18):55-56.

[3]赵鹏璞. 战国政治地理格局研究[D].郑州大学,20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