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与吕布齐名,曹操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何被吕布轻易诛杀?

黑白说历史 2025-04-22 08:28:00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到三国猛将,吕布“人中赤兔”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少有人知,在元代《三国志平话》中,曾有一人与吕布并称“西凉双雄”——他,正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李肃。

《三国演义》中,李肃只是个策反吕布的三流谋士;但在《三国志平话》里,他银枪白马、勇冠三军,是与吕布齐名的绝世猛将!

今日,且随笔者,来闲聊一下这段被演义尘封的真相:为何本该惺惺相惜的同乡豪杰,最终落得斩首悬颅的结局?

《平话》双雄:被演义抹去的齐名传奇

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堪称《三国演义》前身,书中描述吕布与李肃,堪称双星辉映:

吕布:赤兔嘶风,方天画戟寒光摄魂,黄幡豹尾迎风猎猎。

李肃:银甲映月,倒须钩枪鬼神皆惧,腰间雕弓百步穿杨。

更关键的是,曹操曾感叹:“李肃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段记载,让李肃从演义中的“说客”一跃成为匹敌吕布的猛将。可惜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将李肃的武力值削成“战五渣”,只保留其谋士身份。

为何元代民间说书人非要捧李肃与吕布齐名?或许正因他的设定是李广之后——在百姓心中,“飞将军”血脉就该所向披靡!

策反吕布:猛将亲手种下恶果

《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交汇处,藏着李肃命运转折的关键一幕:

董卓被丁原打得节节败退时,李肃主动请缨:“某与吕布同乡,愿以赤兔马为饵,诱其来投!”

在李肃的循循善诱之下,吕布终究动了心,一刀撂倒义父丁原,携着热乎的赤兔马转投董卓。

吕布弑杀丁原投董,却对李肃留下一句:“今日承情,他日必还!”

这句话,成了李肃的催命符。

美人计真相:吕布的羞愤与杀机

王允用貂蝉离间董卓吕布时,《平话》埋下一处暗笔:

吕布犹豫是否弑父,王允阴恻恻提醒:“将军忘了?当初劝您杀丁原的,正是李肃啊!”

烛光下,吕布攥戟的手青筋暴起——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三姓家奴”的骂名,全因李肃两次献计!更可怕的是,李肃亲眼见过他跪拜董卓的丑态,知晓他弑父时的狰狞表情……

宫变诛董卓那夜,李肃仍是计划关键执行者。但当他笑着割下董卓肥硕的头颅时,吕布却在想:“下一个该灭口的,就是你了。”

弘农斩将:猛将凋零的黑色幽默

董卓死后,其婿牛辅复仇。吕布派李肃出征,却暗中克扣粮草。

首战小胜后,李肃轻敌夜袭,反遭火攻惨败。退兵时他尚存幻想:“我与奉先同乡,又有旧功……”

踏入军营刹那,寒光迎面!

吕布怒斥:“损兵折将,该当何罪?”大手一挥,李肃已被押出营寨,斩首示众!

当然了,吕布趁机诛杀李肃,如果从《平话》的角度来分析,还有一个原因:李肃与自己齐名,后边能不能稳住很难说,因此找个理由先除后快。

结语

李肃之死,表面是兵败问斩,实则是话本与演义交织的必然:

在元代说书人心中,李广后代必须勇猛,故令其比肩吕布。

在明代文人笔下,道德审判需要替罪羊,故将其弱化成小人。

若有来世,不知李肃是否还会牵来那匹赤兔马?或许猛将的宿命,从沾染背叛那一刻便已注定……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

你认为李肃该不该与吕布齐名?

欢迎留言区畅所欲言,友善交流!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