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常选择通过种种明示或暗示,巧妙地传递深层意图,而非将所有内容赤裸裸地说清。但偏偏,总有部分读者或观众无法捕捉到这些隐含在作品中的细节,不是因为没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似乎更期待"直接的说明书"。
正因如此,这些观众甚至会对隐晦的表达抱有不满,要求作品必须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况在动漫史上也并不少见,比如最近日本网友们的讨论中,就提到了一些堪称「没解释清楚还真不懂」的典型例子。
其中,日本 X 社交平台上一位昵称为「こうもりねこ」的网友展开了热烈话题,他认为动漫创作中的暗示或留白意在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揣摩、推理和理解。
可惜的是,有些人似乎无法适应这种方式,甚至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推测耐心」。对于他们而言,作品如果没有清楚说明、一一解释,就等于误导了观众。
于是,「こうもりねこ」列举了他认为的两大典型案例,并向网友们征集第三个例子。
案例 1:看不懂明日香喜欢真嗣
这一案例来源于经典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在剧中,无论是明日香的台词、行为,还是她与真嗣之间的互动,都充满了爱意的暗示。然而,依旧有观众坚持表示看不出她喜欢真嗣,这让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颇有无奈感。
案例 2:看不懂殖民地是吉翁军砸的
另一个案例出自经典动画《机动战士高达》。故事情节中,吉翁军使用殖民地作为武器砸向地球,导致了严重的灾难。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指出动画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吉翁所为,从而对这一事实提出质疑。
上面这两个例子引发了其他日本网友的接力讨论,大家争相提出了更多被认为「还需要一一解释」的情境,让人哭笑不得。
「看不懂哆啦 A 梦为什么会来到大雄的身边。」
这一经典问题应该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心声。然而,其实作品解释得已经非常清楚了:哆啦 A 梦是为了帮助笨拙的大雄改善未来生活,才被派回来的。
至于为什么还需要反复解释,可能是大家更希望听到一些复杂或另有深意的原因吧。
「看不懂妮娜和亚历山大去了哪里(《钢之炼金术师》)。」
对于熟悉该作品的观众而言,这部分堪称心碎到无法直视。剧中,制造“合成兽”的父亲通过非人手段将自己的女儿妮娜和狗亚历山大结合在了一起。一些观众或许是出于抗拒,无法接受这样的真相,遂选择遗忘或否认。
「看不懂柯南就是新一。」
《名侦探柯南》的基本设定之一,就是主角工藤新一因被灌下毒药,身体缩小成少年侦探“柯南”。整部剧中对于这一点展现得已经十分直接工藤新一就是柯南。
然而,或许有些观众习惯了侦探推理剧的多重反转,总对这一简单的事实抱有一种「难道不是另有隐情?」的猜测。
「看不懂《龙猫》片尾这张图的意思。」
动画电影《龙猫》的片尾插图中,明确表现了父母、大女儿小月和小女儿小梅团聚的场景。然而,影片中留白的部分和没有解释的细节,却让某些观众陷入迷茫,甚至开始发展出一些阴谋论与另类解读,认为故事未真正“说死”。
「看不懂《超时空要塞》中一条辉为什么不选林明美。」
作为经典爱情线中的遗憾,主角一条辉选择了坚韧成熟的早濑中校,而非甜美的歌姬林明美。作品中有足够铺垫说明这一选择的逻辑,但很多观众依然无法释怀,认为这一决定是出于偶然或作者偏好。
「看不懂《宇宙战舰大和号》是反战动画。」
该作品通过激烈的战争场景和英雄主义描写来传递关于战争的批判思想,但某些观众却误解了创作者的意图,反而将其解读为“宣扬战争的美好”。参与讨论的网友甚至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某些人对复杂作品的欠缺思考和解读能力。
「看不懂《吉伊卡哇》是讽刺现代社会。」
这部注重社会批评的动画,借助荒诞剧情尖锐地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然而,讽刺这种复杂手法常常让一部分观众无法理解,甚至误以为作品只是单纯的娱乐内容。
最后,讨论中还出现了一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比如「赛亚人没杀过无辜人」之说,甚至都让人无从下手解释和分辨。
可以看出,日本动漫中许多作品所用的艺术手法虽高明,但也确实对观众的观察力和联想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总结来看,解读艺术作品并非易事,有时需要观众通过个人感受去捕捉深层含义,而非期待全盘托出。因此,或许创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让大家「看懂」,而是通过留白为人们打开想象空间。
而那些「非要解释才行」的情境,则更像是一种舆论战场中迷思的缩影,值得人们静心思考背后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