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子将公猩猩当人养大,还送去上大学,结果把女同学害惨了!

盖说社会 2024-08-27 18:49:01

既然人猿同属,如果以人的方式来养育一只猩猩,它能够变成“人”吗?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五十年前,美国就曾有过一项特殊的“人猿”试验。

当时,一只名叫夏特克的红毛猩猩,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类人性”,它不仅可以与人类交流,甚至还能与常人一样读大学

可结果,一场意外却使得夏特克被抓进了牢笼,最后抑郁而终。

那么,夏特克究竟为何会被抓进牢笼?拥有独立意识及沟通能力的夏特克,还能够被算作“猩猩”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华网】发布(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特殊的红毛猩猩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对于人类独特能力的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希望通过研究来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是什么让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

而在众多动物中,红毛猩猩因其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成为了该问题的研究对象。

当时,心理学家琳恩·迈尔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研究计划:将一只新生的红毛猩猩当作人类婴儿抚养,看看它是否能像人类一样学习和发展。

最终,这个计划得到了批准,夏特克也因此来到了人类的世界。

在看到那只长满红毛的“婴儿”时,琳恩满怀期待地迎了上去,希望通过这个特殊的“孩子”,来揭示人类智慧的奥秘。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将一只野生动物置于人类社会中,不仅需要克服物种之间的差异,更要面对伦理和道德的拷问。

猩猩到“人类”的成长之路

1973年11月,出生仅两周的夏特克被从其生母身边带走,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人生旅程。

随后,琳恩将夏特克带回家,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抚养它。

而作为新生儿,小夏特克也很快适应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琳恩与夏特克

作为一只猩猩,它不仅可以正常地使用餐具、穿衣服,甚至还能像人类一样学习手语。

当时,琳恩惊喜地发现,夏特克不仅能理解简单的指令,还能用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这让她感到十分的兴奋,因为这说明她的试验方式是可行的!

夏特克

此后,在琳恩的悉心照料下,夏特克健康成长。

而在这一过程中,夏特克也将琳恩当成了妈妈,喜欢与琳恩玩耍,也渴望得到她的关爱。

每天,琳恩都会给夏特克读儿童故事书,教它认识字母和数字。

琳恩与夏特克

夏特克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和数学概念。

看着夏特克一天天进步,琳恩感到无比欣慰,仿佛自己的孩子正在茁壮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夏特克的教育之路也随之展开。

夏特克

此后,它不仅上了幼儿园,还在14岁时被送入大学学习。

而夏特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大学生身份的非人类动物,这一壮举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们惊叹于夏特克的非凡才智,也对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界限产生了新的思考。

夏特克那一届的毕业册

在大学里,夏特克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它不仅掌握了金钱的概念,还学会了存钱和购物。

更令人惊讶的是,夏特克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能够与人类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

在校园里,夏特克会用手语向同学们打招呼,也会在课堂上举手提问。

一时间,夏特克成为了校园里的明星,受到了师生们的喜爱和关注。

然而,随着夏特克的成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虽然它在智力上不断进步,但毕竟无法完全摆脱动物的本能。

夏特克

在兴奋时,夏特克会发出猩猩特有的叫声,有时还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举动,如抢夺他人的食物或玩具。

这些行为引起了一些同学和家长的不满,也让琳恩意识到夏特克与人类之间的差异可能永远无法消除。

夏特克的照片

意外的人生转折点

当时,就在研究即将取得重大突破时,一个意外却改变了夏特克的人生。

在夏特克18岁那年,一位女同学误闯入夏特克的活动区域。

当时,夏特克以为她是想与之自己玩,于是便兴奋地向她跑了过去。

可是,由于夏特克体型过于庞大,这个举动竟被女同学误认为是攻击行为。

随后女同学惊恐地尖叫着,试图逃离夏特克,但还是被夏特克扑倒在地。

事发后,女同学受到了严重的惊吓,身体也有多处擦伤。

对此,女同学的家人愤怒地指责了琳恩和学校,认为他们将学生的安全置于危险之中。

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夏特克生活的转折点。

随后,媒体大肆报道了这一“袭击”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夏特克的恐慌和愤怒。

信息来源:新华网

人们质疑琳恩的研究是否合乎伦理,认为将一只野生动物培养成“人”是对自然规律的亵渎。

面对舆论的压力,学校不得不将夏特克勒令退学。

在此期间,琳恩还曾试图为夏特克辩护,解释这只是一个意外,但无济于事。

最终,出于安全考虑,夏特克被送回了研究中心,并开始了的囚禁生活。

而在囚禁的这段时间里,琳恩曾多次探望并试图营救夏特克,但都未能成功。

夏特克

身份认同的迷失

最终,在度过11年的监禁生活后,夏特克被研究中心转移到了亚特兰大动物园。

然而,长期的人类生活经历让夏特克无法适应动物园的环境,也无法融入猩猩群体。

当时的夏特克,似乎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困境,既不被人类接纳,又无法回归猩猩社会。

在动物园里,夏特克常常表现出对人类世界的怀念。

它会用手语向游客表达“想家”的愿望,或者要求看电视。

这些行为不仅让游客感到惊讶,也让照顾它的工作人员感到心酸。

他们意识到,夏特克已经不再是一只普通的猩猩,而是一个被困在两个世界之间的生命。

夏特克的离世

在39岁那年,孤独的夏特克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用手语表达了最后的心愿:想吃冰激凌。

这个简单而人性化的愿望,道出了夏特克一生的悲剧。

夏特克

它既不是完全的人,也不再是纯粹的猩猩,而是处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特殊存在。

夏特克的离世不仅标志着一个生命的终结,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它的一生见证了人类对动物认知的演变,从单纯的科学实验对象,到被赋予人性的“类人”生物,再到最终被认识到需要尊重其本性的独特个体。

而在夏特克去世后,有关它“攻击”女同学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当时夏特克只是想和女同学玩耍,但由于体型差异造成了误会。

这个误会不仅改变了夏特克的命运,也给那位女同学留下了终生的阴影。

随后,女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一直为当年的事感到内疚,希望能够得到夏特克的原谅。

而在夏特克去世后,琳恩·迈尔斯还曾发表了一篇深情的悼文。

她承认自己当初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但同时也表示,夏特克给了她和整个科学界宝贵的启示。

她呼吁科学家们在进行动物研究时,要更多地考虑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夏特克的故事结束了,但它留下的思考却永远不会停止。

结语

夏特克的一生既是一个科学实验,也是一个悲剧。

它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其他物种认知的局限。

也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将动物变成人,而在于学会尊重每个生命的本质和独特性。

虽然夏特克没有完全达到“人化”的程度,但它展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让人们意识到动物的智慧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被认为最接近人类的物种,也有其独特的需求和天性。

也许,这才是夏特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信息来源:

新华网——夏特克:"我既是猩猩,又是人类" 但这次,我要跟你"说再见"了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8/12/c_129679136.htm

信息来源:新华网

0 阅读:5

盖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