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小基金”温暖“大民生”

遇见山海 2024-11-14 17:29:41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

市南区把慈善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聚焦群众关切,创新思路举措,探索形成“153”模式,慈善活动蓬勃开展,慈善成为助力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城区的重要力量。近期,青岛市民政局在全市遴选了10个“青苗计划”优秀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市南区珠海路街道辛家庄社区“爱聚珠海 暖‘新’相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帮扶项目和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幸福湛山”社区微营造项目成功入选。

暖“新”相伴,为奔跑的心安个家

近日,冬意渐浓,在珠海路街道辛家庄社区,刚忙完“午高峰”的外卖骑手小刘停放好电动自行车,快步走进“暖新驿站”,倒上一杯热水,与几位同行简单寒暄,疲惫的面容逐渐舒缓,心生温暖。

“暖新驿站”的诞生,源于“爱聚珠海 暖‘新’相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帮扶项目对慈善资源的撬动,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良性循环。

辛家庄社区地处市南区东部商圈繁华地带,日均活跃着400余名外卖员、快递员。今年7月,社区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定制”了一处“热可纳凉、冷可取暖、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避风港。驿站内配备休息座椅、充电插座、雨具、应急药箱、便民工具箱等基础设施,设置了“读书区”“休闲区”,定期推出政策讲堂、健康义诊等关爱行动。在共建单位和驻辖区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累计赠送“暖新礼包”300余个,捐赠物资价值超过7万元。

聚力凝“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日前,已有20余名“小哥”积极回应,加入社区“微网格员”队伍,在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等领域积极发挥“移动探头”、建言献策作用。工作之余,他们还主动为36名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送菜送药服务,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近年来,市南区依托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区公共空间打造13处慈善服务阵地,集公益项目展示、公益课堂、便民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功能于一体,一个个“慈善微场景”让公益慈善理念深入街区、走进群众。

社区慈善基金的发展离不开区域资源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市南区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六联共建”内涵,建立区、街、社区三级慈善服务体系,构建资源共享、一体联动的基层慈善参与机制,全区300余家爱心单位纷纷投身社会救助、困难帮扶、为老服务等民生事业,平均每年利用“在地资源”解决“在地问题”400余件。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东西协作乡村振兴,先后投入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

同时,市南区培育69家公益类社会组织,推动成立26家社区慈善基金,募集创始资金140万余元,有效回应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让慈善创新思路转化成民生服务具体行动。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网格自管会自管共治优势,联动300余家爱心单位在居家养老、扶弱助残等方面“组团服务”,认领社区群众“微心愿”近千个。

“近”享助餐,家门口的“幸福味道”

慈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回应群众实际关切的务实行动。

10月31日,“馨宜湛膳”助老食堂正式开业。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佳肴端上餐桌,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喜笑颜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幸福“食”光。

这一项目是湛山社区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统筹的成果。街道创新建立“辖区企业出场地、社区志愿者出人力、社会组织出服务、社区基金来兜底”的助老食堂运营新模式,深度挖掘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潜力,为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开辟了畅通规范的途径。

“6月份,我跟几个师弟师妹,参与了湛山社区举办的社区营造微项目大赛,共同申报了‘未来奇遇’社区小店点亮计划这一项目。”青岛理工大学研三学生王瞳说,“通过发挥社会工作力量,帮助湛山社区提升助老食堂等社区小店空间,尝试打造若干个网红打卡点。”

据悉,“幸福湛山”社区微营造项目设有困难群众关爱类、社区居民互助类、社区应急救援类、社区环境微改造类、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类、其他公益服务类、零元提案类7类志愿服务微项目。截至目前,共收到“网红微广场改造”“未来D奇遇”社区小店点亮计划等13个微项目申报书,进一步激活基层自治内生动力。

聚小善,成大爱。市南区探索“慈善+”服务的新路径,多维度开展“慈善+救助”“慈善+养老”“慈善+志愿”等服务,每年帮扶困难群众3000余人。创新开展“慈善+项目”,针对辖区困境人群多元化需求,策划开展“太保蓝老年人认知症关爱”“睦邻·家”公益助老、“守护花开·护童成长”等项目。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紧密衔接,积极参与全省“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此外,市南区严格落实慈善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强善款募集、资金使用的全流程监督,推动“募、捐、用、管”环节的内控管理和信息公开,让善心善举沐浴法治阳光。(通讯员 王一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