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毛主席得知谭启龙没工作,吩咐周恩来:给放牛娃安排个工作!

史在没有弦 2025-04-08 01:43:55

谭启龙

1913年,谭启龙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的象形乡黄塘村。他的家庭背景极为贫苦,属于那种连一亩田也无法拥有的佃农家庭。谭家常年处于赤贫之中,无固定住所,经常依靠他人施舍的住所维持基本生活,面临着社会的边缘化和歧视。

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在他六岁时,因长年过度劳累而病倒,患上了疾病而去世,家庭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谭启龙自小就开始承担起帮助家庭的重担,做起了各种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拔草和砍柴,他们仍旧生活在贫困线下。谭启龙的母亲不得不常常前往集市卖些自家种的蔬菜或手工艺品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

然而,一次冬日里的集市上,一场不幸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谭启龙的命运。当天,谭启龙的母亲在集市上遭遇地主家团丁的欺凌,不仅商品被抢,还遭到了无理的辱骂和暴力对待,最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这一悲剧让年仅十岁的谭启龙孤立无援,不得不投靠地主家做放牛娃。

毛主席

在地主家的日子里,谭启龙饱受欺辱与虐待,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他经常被嘲笑、被打。但在内心深处,谭启龙从未忘记那些对他和他家庭造成苦难的人。他埋藏着对这些不公的愤怒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期待着未来能够为自己和母亲讨回公道。

1927年深秋,湖南的一支部队,近千人强,驻足于永新县三湾村。他们选择了村中心的“泰和祥”杂货店作为临时指挥所,举行了一场关键的会议。会议中一个三十多岁、身高魁梧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提议:将党支部的建设推广至连队层面。

他就是毛主席,这次会议后来被誉为“三湾改编”,奠定了红军在井冈山生根发展的基石,推行了“党指挥枪”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原则。与此同时永新的农户中,出现了许多身份各异的打零工者和手艺人。

毛主席

这些人白天与农民一同辛勤劳作,夜幕降临时,却私下谈论起革命与改变的种种可能。他们的话题涉及打击地主阶级、土地分配和消除社会压迫。在天龙山附近的塔下村,这批临时工动员了当地农民,建立了暴动队伍,他们推翻了地方上的劣绅与土豪,没收了他们的财富,并迅速控制了整个区域。

进入1928年秋,谭启龙常去山里为贺家兄弟送饭。这两兄弟为了警惕,将守夜的棚子搭在了树上,使得每次送饭都需要爬树。谭启龙注意到,一个尼姑庵的老尼姑的亲戚经常神秘地出现,与贺家兄弟秘密交谈,总是避开他。

一次谭启龙偷听到他们谈论的计划:“对,暴动!先清除挨户团,再打倒土豪劣绅,为穷人复仇!”这些话震惊了谭启龙,使他回想起自己母亲被地主家虐待至死的悲惨经历。

毛主席

心中充满悲愤与复仇的冲动,他在树下大声哭泣。树上有人问他为何哭泣,谭启龙毫不掩饰,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革命,为母亲报仇的决心。原来尼姑的亲戚名叫颜勇,是当地共产党的秘密负责人,而贺家兄弟中的贺可展,则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领导者。

他们接纳了谭启龙,一个因地主阶级而家破人亡的贫苦放牛娃。1928年8月,在横岭界的贺家,谭启龙经过贺成祖的引荐,宣誓加入共青团,正式投身于这场充满激情的革命斗争中。

1933年,谭启龙担任湘赣省少年先锋总队的队长时被选派到中央苏区深造。在苏区的一次重要会议期间,恰逢毛主席在瑞金主持八县贫农团代表会议,谭启龙作为永新县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被毛的魅力和威严深深吸引,全程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位领导人。

毛主席

会议中毛主席偶然注意到了谭启龙专注的目光,并向他报以微笑,这让谭启龙感到既惊喜又尴尬,脸上露出了害羞的笑容。毛主席在会后安排了与几位代表的深入交谈,以更好地了解各地情况,谭启龙也被列入了受邀者。谭启龙对这次机会十分重视,他早早地到达了会面地点,却意外地发现比他还早到的是毛主席本人。

毛主席见到谭启龙后,放下手中的文件,和蔼地邀请他坐下,并询问他的来历。得知谭启龙来自永新后,毛主席开心地说道:“我的爱人贺子珍也是永新人,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你说说你在永新的生活吧。”

在谭启龙讲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和遭遇时,情绪显得十分沉重。他谈到了父亲的早逝,母亲被地主家团丁打死的悲剧,以及自己为生存放牛的艰苦岁月。毛主席听后十分同情,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谭启龙的肩膀,表示安慰。

毛主席与谭启龙在浙江绍兴

稳定情绪后,毛主席鼓励他说:“作为农村的无产阶级,你选择加入革命是非常英勇的。你现在在苏区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要认真学习,将来为人民承担更大的责任。”

谭启龙深受感动,他抹去眼泪,坚定地回应:“请主席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积极为革命工作,不辜负您和组织的期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谭启龙在苏区的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色,他还几次有机会与毛主席交流,每次毛主席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放牛娃”。

1949年,在全军范围内的重新组建中,谭启龙被任命为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的政委。他参与了渡江战役,还在随后的浙江解放战役中贡献突出。1952年,毛主席对浙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视察,而谭启龙作为浙江省委的首席负责人,有幸再次与毛主席相会。自从瑞金时代初次见面已近二十年,毛主席对谭启龙印象依旧深刻,他欣喜地回忆并称赞道:

谭启龙(后排左三)与同志们合影

“这不是我们的放牛娃吗?记得瑞金时候你还是个红小鬼,如今已是省委书记,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啊!”谭启龙对毛主席的记忆力和亲切感言感到既意外又荣幸,他激动地回应道:“主席,您当年在瑞金对我的鼓励,我一直铭记在心,并一直以此激励自己。”

毛主席对谭启龙的成长轨迹感到欣慰,并指出:“从放牛娃成长为省委书记,你的经历证明了努力的重要。但你的责任现在更为重大。”在随后的视察过程中,谭启龙全程陪同毛主席,两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特别是在访问绍兴鲁迅故居时,毛主席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来激励谭启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深情地说:“我们应当成为人民的孺子牛,一生勤勤恳恳服务于人民。”

邓小平

谭启龙深受感动,他后来购买了鲁迅手书对联的复制品,挂在办公室,以此诗为座右铭,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服务态度。毛主席还特别强调了深入了解基层实情的重要性:“要深刻了解真实的民意,要听取上级的汇报,更要直接与基层群众交流,听取他们的声音,从而制定出真正符合实际、能够得到人民支持的政策。”

在谭启龙的领导下,浙江省积极推进了“三反”和“五反”运动,大大改善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此外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也在浙江全面展开,到1953年底全省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例达到了45.5%,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1957年的一次农业调查中,谭启龙发现山东省莒南县的厉家寨村通过团结协作,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和土地改良措施,有效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原本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农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实现了连续多年的丰收。

谭启龙视察工作

觉得这一成就值得借鉴,谭启龙指导相关部门归纳整理了厉家寨的做法和成效,推广至全省甚至全国。这一举措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毛主席阅读了关于厉家寨的报告后,立刻批示道:“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他的这一批示进一步提升了厉家寨在全国的知名度。

国务院也对厉家寨赋予了高度的荣誉,授予“英雄战胜了穷山恶水”的特等锦旗奖。在此之后,毛主席在多次视察山东期间,谭启龙都亲自陪同,他们一起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农业生产情况。谭启龙也经常到北京参加工作会议,直接从毛主席那里获取指导和建议。

1966年8月,谭启龙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工作方针,这一方针被毛主席在全体会议上高度评价,并指出这是“小谭和江渭清的好意见”。

1958年,谭启龙和舒同、师哲、夏征农在济南合影

1971年中央召开了一场举足轻重的会议,谭启龙作为中央候补委员,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途。他心中既有对会议的憧憬,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忐忑。会议期间,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谭启龙心潮澎湃——毛主席要亲自召见他!那天,他站在毛主席办公室的门外,心中如鼓点般跳动,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房门。

“请进!”毛主席那熟悉而洪亮的声音传来,谭启龙推开门,只见毛主席正微笑着看向他,眼中闪烁着亲切的光芒。“放牛娃,你过得怎么样?”毛主席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谭启龙瞬间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的眼眶湿润了,强忍着激动的心情,微微鞠躬回答:“主席,我很好,您呢?”

毛主席点点头,语气中充满了关怀:“我还算顺心。你工作安排了吗?可不能让你这个老革命闲着啊。”谭启龙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毛主席沉思片刻,然后转头对周恩来总理说:“恩来,这个放牛娃可是我们的老同志,能力出众。你给他安排个工作,让他继续为党和人民效力。”

谭启龙

周总理微笑着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主席放心,我一定给启龙同志安排个合适的岗位。”这一刻谭启龙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激。他没想到,多年未见,毛主席依然惦记着他。这简短的对话,让他感受到了领袖的深情厚谊,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信念。

不久之后谭启龙被任命为福建省委副书记。当他接到任命通知时,心中激动万分。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谭启龙,仿佛焕发了新生。他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回想起自己的历程,从放牛娃到红军战士,从地方主政者到一度被边缘化,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坎坷。

1979年的寒冬,当谭启龙在西宁时,突然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紧急电话,命令他立即前往北京。抵京后李先念代表中央与他举行了会谈:“中央决定调整你的职务,派你前往四川担任第二书记。对此安排,你有何看法?”

谭启龙与邓小平

面对这一新任务,谭启龙坚定地回答:“对中央的决定,我无任何异议。中央指派我到哪里,我就奉命前往!”在离京前,他与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都对谭启龙即将前往四川的任务寄予厚望。邓小平特别强调:

“你去四川的工作,我只要求你做到两点:第一,必须实事求是,对错误的政策要有勇气进行纠正;第二,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制订出既符合实际又能得到群众支持的政策。”

谭启龙了解到四川的人口数量已达逾8000万,这与青海的地广人稀形成鲜明对比。叶剑英也曾指出:“四川拥有近1亿人口,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巨大的潜力。你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挥人民的力量。”

谭启龙追悼会

抵达四川后,谭启龙不曾有片刻停歇,他开始四处走访,深入各市县进行调研。到了1985年他卸任时,除了一些偏远的地区外,他几乎踏遍了四川省内所有县市。1985年谭启龙请求从一线工作中退下,随后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在五个不同的省份担任过省委书记,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谭启龙退休时,邓小平询问他希望在哪里度过晚年,是北京、杭州还是留在四川,他却选择了回到山东。在他离开前,他未向组织提出任何特别的要求,只是请邓小平赠他一副字作为纪念。邓小平愉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不久,谭启龙在济南收到了邓小平亲笔赠送的字。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