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德国政治舞台突然风云变幻,一场大选的风暴正悄然来袭,让整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都为之侧目。原本按部就班的政治进程被打破,民众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走向的选举上,新总理之位看似呼之欲出,却又迷雾重重。
德国(资料图)
时间回溯到2024年末,德国联邦议院对总理朔尔茨提出的信任投票动议进行表决,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朔尔茨政府未能通过信任投票。这一结果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根据德国《基本法》,总统在总理建议下解散联邦议院,并决定在60天内举行新选举。就这样,原定于9月28日举行的联邦议院选举提前至2月23日。这突如其来的变动,使得德国政坛瞬间陷入紧张氛围,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德国的经济状况在此次选举变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德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供应渠道被破坏,俄罗斯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大幅下降,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德国车企等制造业生产成本随之急剧上升,工厂不得不纷纷关停,大量适龄人口失去工作,失业率攀升。与此同时,高通胀也让民众生活压力倍增,物价飞涨,民众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在这样的经济阴霾下,民众对现任政府的经济政策极为不满,迫切期望新政府能够带来改变,带领德国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沼。
随着大选日期的逐渐临近,各政党的总理候选人纷纷浮出水面,展开激烈角逐。
朔尔茨作为现任总理,代表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参与竞选连任。然而,他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据新华社1月7日消息,德国《图片报》6日发布新年后德国首份主要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社民党民意支持率降至15.5%,较去年12月下旬又减少1个百分点。朔尔茨政府此前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在能源转型方面,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关闭核电站,过度依赖可再生能源,在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时,这些政策的弊端暴露无遗,导致德国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尽管朔尔茨试图通过一些举措挽回局面,比如重启煤电,但仍被批评为“开历史倒车”,且这些措施也未能有效扭转社民党支持率下滑的趋势。
朔尔茨(资料图)
在野的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主席梅尔茨在民调中一路领跑。《图片报》的民调显示,联盟党支持率为31%,形势大好。梅尔茨一直秉持强硬保守派立场,被西方媒体称为“德国特朗普”。他在公开场合多次针对中国发表不当言论,无端指责中国“对德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批评朔尔茨政府允许中企入股德国汉堡港,甚至扬言“应重新思考同中国的关系” 。不过,他的合作人也曾指出,私下里梅尔茨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兴趣。考虑到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以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对德国加征关税,进一步冲击德国经济,梅尔茨若当选,在对华政策上或许不会像其公开言论那般强硬,毕竟他需要在中美之间谨慎行事,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而且,目前基民盟/基社盟在联邦议会里面并未获得绝对多数席位,如果梅尔茨胜选,组建联合政府时,其他政党的态度也会制约他将个人对华立场转化为实际政策。
而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的出现,更是为这场大选增添了不少变数。在萨克森州,德国选择党举行党代表大会,推举魏德尔为总理候选人。魏德尔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纲领,引发广泛争议。她声称若执政,计划在100天内关闭国门并大规模遣返移民,还将终止所有性别研究,一旦发现高校教授从事相关研究,就将其“踢走”。在能源政策方面,她主张拆除所有风力涡轮机,重新接入尚未停止运转的核电站,延长煤电厂运营时间,同时重启“北溪”天然气管道以缓解能源危机。
天然气(资料图)
魏德尔还借鉴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提出要“让德国再次伟大”。她的这些主张,吸引了一部分对现状不满的民众,使得德国选择党支持率不断上升。《图片报》民调显示,该党支持率达到21.5%,上升1个百分点,创下近一年来最高水平。但因其极右翼立场,选择党在德国尚未跻身主流政党行列,即便在大选中取得优异成绩,单独执政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其他政党也大多不愿与其合作。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魏德尔或许瞄准的是4年后的大选,若届时德国经济依旧低迷,社会对其政党观念和政策的接受度可能会提高。
这场德国大选,不仅牵动着德国民众的心,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欧盟等都在密切关注大选走向,因为这将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若联盟党获胜,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而德国在欧盟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可能随之调整。对于中德关系而言,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都需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毕竟中德经济相互依存度较高,稳定的双边关系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德国(资料图)
德国大选的结果究竟如何,新总理会花落谁家,目前还难以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大选将深刻影响德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问题的解决,还是外交关系的重塑,都将在大选之后逐渐明晰。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国民众的选择将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力量,而整个世界也在拭目以待,看德国将如何在这场政治变革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