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富不富,要看做小生意的人好不好。” 这句话最近很火,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很有道理,小生意兴旺,说明市场活跃,老百姓有钱赚;也有人觉得片面,一个地方的富裕程度,难道只看小生意?大企业、高科技产业呢? 其实,这句话的精髓在于“好不好”,而不是“小生意”本身。它反映的是一种营商环境,一种对民生的关注。试想,如果一个地方连小生意都做不好,动辄被罚款、被刁难,那还能指望它发展好吗?
杭州汽修店老板崔师傅的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他因为店门口的排污问题一直很头疼,改造费用高昂,让他望而却步。没想到春节过后,政府竟然主动帮他免费改造了污水管道。这让他惊喜不已,也让不少网友感叹杭州的营商环境真好。当然,也有人质疑,这是不是个例?是不是作秀?是不是为了宣传?
其实,崔师傅的遭遇并非个案。根据萧山区政府的公开信息,这是“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工程的一部分,崔师傅的汽修店正好在改造范围之内。而且,政府还计划为符合规范的洗车店办理排水许可证,鼓励和规范行业发展。这说明,政府并非只是为了帮崔师傅一个人,而是着眼于整个区域的环境提升和民生改善。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体现了杭州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杭州市共有小微企业超过150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这些小微企业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民生冷暖的晴雨表。 只有让小微企业好做,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城市发展韧性。
当然,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小微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就像崔师傅,他不仅有修车手艺,还考取了高级技师证,并成功申请到了“萧山区F级人才”。 这说明,他不仅踏实肯干,还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身技能。
有人可能会说,崔师傅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所有的小微企业。 的确,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面临的挑战也不一样。 但崔师傅的经历至少说明了一点:在杭州,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政府的支持、良好的营商环境、自身的努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小微企业发展的沃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一个地方富不富,到底要不要看小生意? 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小生意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和民生状况。 如果一个地方的小生意都做不好,那它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必然会受到影响。 反之,如果一个小生意都能蓬勃发展,那它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一些数据。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全球第31位,比2019年上升了15位。 这说明,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杭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城市之一,其营商环境更是走在全国前列。
杭州的成功并非偶然。 多年来,杭州市政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杭州还积极打造“数字之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杭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等。 但总体来说,杭州仍然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和生活。 崔师傅就是其中之一。 他从山西临汾来到杭州,从一个普通的汽修工人,到如今拥有自己的汽修店,并在杭州安家立业,他的经历正是“杭州梦”的生动写照。
崔师傅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才的思考。 什么是人才? 难道只有高学历、高收入的人才算人才吗? 崔师傅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凭借自己的修车手艺,成为了“萧山区F级人才”。 这说明,人才的定义不应该局限于学历和收入,更应该看重个人的能力和贡献。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人才,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未来,杭州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来这里发展。 同时,杭州也将更加注重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杭州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宜居、更加美好的城市。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崔师傅的那句话:“一个地方富不富,要看做小生意的人好不好。”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关注民生冷暖,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从崔师傅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人才的重视。 这也正是杭州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未来,希望更多像崔师傅这样的小微企业能够在杭州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