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个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敢改正?

伊殇雪 2023-12-25 17:55:31

我们都知道,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著名文人,曾经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民间流传着诸多关于他的趣事。

有一次在曲阜孔府参观时,纪晓岚就为孔府大门题写一副对联,内容是“与国咸休安富荣尊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赞扬孔子及其后裔的功德和影响,体现纪晓岚对孔子的敬仰。然而,对联中却有两个明显的错别字,分别是“富”字和“章”字。

两个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不同引起人们的疑惑,那么纪晓岚为什么要故意写错这两个字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为什么300多年来没有人敢改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孔府的历史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圣人”孔子及其后裔的世袭衍圣公的府第,位于我国山东省的曲阜市,与孔庙、孔林合称为“三孔”,是现代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知名的文化遗产。

话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供奉孔子的衣冠、车服、礼器等遗物,这是最早的孔庙。后来孔子的嫡系长支为奉祀孔子,原住在阙里故宅称“袭封宅”。

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其后裔也得到各代帝王的封赏,故宅也逐渐扩大依庙建宅,形成初步的孔府。

宋朝宝元元年,宋仁宗封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宁为衍圣公,赐建新第称衍圣公府,这是孔府的正式名称。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孔庙赐予孔府各种特权和荣典,孔府的规模和地位也不断提高。

明朝洪武十年、弘治十六年及嘉靖年间,孔府再一次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得以重建或扩建。

清朝入关后,为了拉拢汉人中饱读诗书者多次对孔府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奠定现代的孔府格局。

民国时期,孔德对孔府作一次较全面的整修,1973年我国又再度对孔府修缮,这才有了现代的面貌。

两个错别字

若是你去过孔府就会发现,大门上的两幅对联有两个错字,一个是“富”,另一个则是“章”。纪晓岚写的“章”字,将下面“早”字的“日”字写成“田”字,写的“富”字,是将宝盖头的一点去掉。

即使是现代的小学生都能看出来这是个错字,为何纪晓岚还要如此写呢?其实他写错这两个字并不是因为疏忽或无知,而是遵循古代的异体字写法。

异体字是指与常用字形、读音、意义相同,但是写法不同的汉字,在古代文献中很常见,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产物,纪晓岚写的“富”字和“章”字都是异体字的一种,这种写法在《干禄字书》等古籍中都有出现。

纪晓岚作为一位博学之士,对汉字的异体字有着深入的研究,写这两个字并不是随意而是有意的,主要是表达对孔子及其后裔的敬意和赞美,咱们来详细说一下。

“富”字去掉了一点,意味着孔府的富贵无顶,无法用一个点来限制。“章”字将“日”字写成“田”字,意味着孔子的文章通天,无法用一个日来遮挡。

纪晓岚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对孔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写这两个字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有情有义,是对孔府的夸赞、对孔子的崇拜和钦佩。

与此同时,错写这两个字也是为了避免触犯清朝的禁忌和规矩。“富”字和“章”虽然是异体字,却与清朝的正字法相违背,如果按照正字法来写,就会与清朝的皇帝和官员有所冲突。

“富”字如果按照正字法来写,就是“富”字的宝盖头加上一个点,这个点在清朝的官制中,是代表一品大员的顶戴之物,如果用在孔府的对联上,就会显得孔府的地位高于一品大员,这是不合适的。

“章”字如果按照正字法来写,就是“章”字的下面是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在清朝的官制中,代表九品以下的小官的顶戴之物,如果用在孔府的对联上,就会显得孔府的地位低于九品小官,多少有些不尊重的。

纪晓岚作为一位官员,对清朝的禁忌和规矩有着清楚的了解,再加上清朝的文字狱十分厉害,所以他写这两个字并不是无知无畏而是有所顾忌。

综上所述,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刻意写错两个字,300多年来无人敢改,主要是因为他写的这两个字并不是真正的错字,而是异体字的一种。

除此之外,两个字还有着深刻的寓意和考究,一是为表达他对孔子及其后裔的敬意和赞美,二是为了避免触犯清朝的禁忌和规矩。

当然,此事也显示了纪晓岚的文采和才华,用异体字书写的同时,还能让对联的内容和结构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仗,不得不说其知识丰富、技巧精湛。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