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华觉史界
编辑|华觉史界
张学良,一直以来,他都是被张作霖当成全接班人在培养,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却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长达54年,直到90岁时才彻底重获自由。
因为当年张学良对抗战有功,在共同抗日上立下了功劳,邓公便命令吕正操前去接张学良回大陆。
当张学良知晓了来意后,对于回大陆只说了三个要求。可是当所有要求都满足他时,张学良最终还是没有踏入他阔别已久的故乡半步,这又是为什么呢?
●○民族大义,英勇少帅张学良○●
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东关军谋杀后,年仅28岁的张学良走马上任,并在同年宣布服从国民政府。一边是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快速将东北军整顿肃清,一边是带着“血海深仇”和一颗颗为了国民大义的心积极抗日。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陷入危亡!
此时,蒋介石却以当时的政策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率军“围剿”红军。对此,张学良、杨虎城等一行人不停奔波,努力争取停止内战,希望能够促成本次抗敌。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忠心谏言,建议联共一致对外,抵抗外敌,不曾想惨遭蒋介石拒绝,态度十分坚决,无论张如何劝说,可谓是几乎采用了女人才会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都不能改变老蒋的决策。
1936年12月12日,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张学良为挽救民族危亡,经多次和蒋介石沟通无果,后面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不得已跟杨虎城一起对老蒋实行“兵谏”。
张学良扣留老蒋后,曾致电我党,告知详情,并要求我党快速作出决策。
随即我党紧急开会商定,并派重要人士全权代表到西安和谈,最终促成了国共二次合作,蒋介石停止之前的政策,至此,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张学良和杨虎城功不可没,在本次事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多经磨难,守得云开见月明○●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张学良和杨虎城均被蒋介石秘密软禁,失去了人身自由。
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听闻此消息后马上动用资源,请宋子文帮忙协调此事,随即立刻回国,求见蒋介石期望能保全他。
几经周旋,终于得到了许可。于凤至和赵一荻商量后(赵一荻为张学良的第二位妻子,此前一直以秘书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最终决定轮流陪伴在他身边。进而,两人多次往返从囚禁地往返上海间。
可漫长无边的囚禁期并不好过,先是赵一荻因幼子过于年幼,为照顾好幼子,不得已从囚禁回到了上海。后是于凤至陪伴张学良三年多的时间里,辗转经过很多地方,不适应的环境,压抑的囚禁生活,让她身体状态日渐衰退,病情加重达到了必须外出求医的状态。
张学良虽在情感方面比较“丰富”,和于凤至也属于“奉命成婚”,前期没有感情基础。但她毕竟是张学良的发妻,况且多年的相处中,早就被妻子的痴情所感动,故张学良当即请求让发妻于凤至出国治疗。于凤至此去病情得到了很多的治疗,却没有想到这一别便是永别,这应该也是她一生遗憾吧。
于凤至离开远赴外地治疗后,远在香港的赵一荻匆忙将幼子委托给一位友人帮忙照顾,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张学良的身边。
被囚禁的生活十分压抑,一个普通人都能拥有人身自由,他却没有。
据说,张学良常常会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沉思,眺望远方,好像在寻找什么。有时他会跟赵一荻一起到田间劳作,缓解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还养了一只小狗,囚禁生活中的另一束星光。当然,他们的这一次相聚便是永恒,赵一荻也如愿正式嫁给张学良,成为了他名正言顺的妻子。
如果说张学良幸运,可以存活于世,但他明明是“天才”啊,一位天生的战士,一位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大帅。他本应带上兄弟们一起上阵杀敌,却在全民抵御外敌时被无情的关押在一方,未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几乎终身被监禁,他连死也不能回到故土看一眼,其中的心酸和艰难,我们外人终究是无法感同身受。
●○万众期待,静待故人归○●
如果说张学良不幸,可他在被囚禁时尚有家人的陪伴,如愿娶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赵一荻,也等到了1990年恢复自由身的那一天,整整54年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万幸还能迎来十分不易的自由。
可西安事变的另一位英雄则没有如此幸运,在蒋介石击败退回台湾时,杨虎城则被诱骗到重庆,惨遭杀害,一代英雄从此不在人间。
张学良恢复自由身去美国探亲前,曾对外人谈到了对家乡东北的想念,漂泊在外多年的游子,应该都是希望能够回到自我生长的故土看一看。
这时,国内重要人士了解到这个事情后,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商讨如何迎接对国人有着重要贡献的友人张学良回国。
因此,在相关领导的重要指示下,随即作出了重要的安排,其中重要的两项任务,分别为重新修缮大帅府和安排吕正操赴美迎接张学良,并邀请他回国。
重新修缮大帅府不难,难处在于怎么才能将张学良邀请回来?谁出面做第一次破冰的洽谈合适?谁来当此大任呢?这个人去接触张学良,一方面他在我国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两人最好是有一定的交集。
而吕正操和张学良不仅是老乡,以前还有一些交情,两人断断续续的有一些书信的往来。再加上侄女张闾蘅的这一层关系,他作为迎接张学良回国的中间人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叮嘱侄女张闾蘅,让她有时间一定要帮他去看一些许久未见的友人,这其中就包括了吕正操。
此举,刚好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吕正操也正好请她帮忙带礼物给以前的老领导,可能是睹物思人,吕正操送的礼物深得张学良的喜欢,从此则架起了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
两人虽未再次见面,却可以在书信中谈诗,畅聊文学,也相互激励,看向阳光不要灰心,事态朝着好的方向不停的发展。
期间,未避免不必要的影响,吕正操还特意让女儿吕彤岩事先拜访了张学良夫妇,委婉的询问了他们对两人相见的态度。
吕正操也在从女儿口中得到明确的意向后,准备在张学良生辰时,以个人的名义前往美国去为他祝寿。几经波折,总算见到了几十年未见的人。
久别重逢的喜悦,他乡遇故知的情感。让赵一荻也压不住内心的颤动,向吕正操表示了希望未来能够回到故土去看看的想法。吕正操也转达了我党领导对他们的关切之情和问候,随时欢迎他们回家,回到大东北那一片热土上。
拜别赵一荻后,吕正操马上启动赶往张学良所在的朋友家里。刻在骨子里面的故人,虽然相隔几十年未见,却只需要一眼变认出了对方。
多少年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让再次相见的两人久久都不能平复内心激动的情绪,想说的话太多,进而导致了一时间竟相顾无言,不知道因先说那一句,先问哪一个问题。
当然,吕正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的核心是劝张学良回家,回到中国,回到大东北。也没有忘记此前给张学良的准备91岁的生辰礼物。
故友便是故友,张学良十分喜欢吕正操赠送的礼物,两人平复激动的心情后,整整交谈了一个上午。而也是到了中午进餐时,才问吕正操当年的情况,而吕正操也是如实告知了怎么进入我党,怎么全力抗日,如何率领兄弟们一起走上抗日的路。
一番谈话下来,也让张学良感触颇多,他认可了吕正操的选择,为了民族之战十分正确。
后来的交流中,投其所好的向张学良提到了上海有一位对眼疾十分有研究的专家,他如果愿意,可以到上海寻医。
吕正操也马上表面了立场,家的大门永远向张学良敞开,无论他回家后想去哪里,永远欢迎他,并会为他提供服务。
也正式这样,经历年少时期憧憬,中年被囚,看过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张学良听了后表示不认同。随即,他也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也算是为张学良回家、回国之路有了重大的突破。
张学良说可以回大陆,但是他不需要欢迎,也不见记者,另外大家可以常见面,但是千万不要搞恭维那一套。
●○为爱留守,终成遗憾○●
原本以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期待着不久就能迎来张学良的归来。
万万没有想到,世事两难全,人生终究会留下一些憾事。
赵一荻应是算是张学良这一生的挚爱,她为爱奔赴毅然脱离家族的庇佑,此后长达几十年的囚禁生活,也始终如一,未成有过放弃之言。足足等了张学良几十年,终于在50多岁时,才正式成为了他的合法妻子。
如果说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用90多年的人生向世人展示了什么是至死不渝的爱。随军夫人谷瑞玉则是诸多牵扯,终究未能携手走上一生。那赵一荻则是张学良的完美型吧。
事事考虑彼此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两人虽都想回到祖国,可毕竟上年纪了的两位老人,担心一别可能真的就是永别。疾病让他们不得不向命运妥协,也不得不服老。
也只有十分默契的两人,哪怕是人老昏黄,总是能听得清楚对方的话语,对方的一个眼神,也能明白彼此心中的想法。也正因为两人的相爱,哪怕是在赵一荻生前最后的时间里,她也亲力亲为照顾张学良,可谓真的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可以说张学良的这一生未能回国虽是遗憾,但至死不渝的爱情,他当与担当,为了民族的大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为的气魄。
不畏惧任何强权,只要是有利天下的事儿,他就敢去做。他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执政生涯,但精彩程度已经超过了很多人。一生经历了多件大事,每一次事件中的选择,值得我们去称赞。
哪怕他致死未能回国,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他尚未离去,也早已回归故土,回到了他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