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会思考并操控自己的生活?那么你便是做了这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蒙田,《蒙田随笔全集》,第三部
好书分享-《内在疗愈》 (二)
第十四章 积极应对来自别人的否定
本章框架
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的意见会与大家不一致,即使一开始有十足把握自己是对的,面对质疑依然能坚持自我的人,是少之又少。作者雅克·范利亚埃尔就面临过这种困扰。
他是一名大学心理学教师,随着自身研究的深入,对传统心理学开创者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持辩证态度,然而,却因此受到同事们的排挤。
当他处于低谷时,伽利略和另一位心理研究者斯纳金进入他的视野。他将二者树为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并最终走出逆境。
在这个过程中,他总结了一些经验,给我们一些启发。
如何让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一、定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将生活目标变得具体化。比如我们想追求身体健康,应制定类似“每天坚持快步行走20-40分钟”的具体目标,并写在纸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明确地去执行目标。
二、通过自由选择的刺激,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行为的步骤进行规划,并确定行为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比如我们想专心看一本书,首先要规划步骤。可以将书进行拆分,根据目录划分,确定每次阅读的时间,数量。其次是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将书桌整理的整洁舒适惬意一些。这叫作“通过自由选择的刺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在规定时间内作业。在步骤执行的过程中注意,到规定开始的时间,就要强迫自己去执行任务;而到了规定结束的时间,也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以免产生厌倦感,对该项活动的兴趣发声“减退”。
我们应多选择长半衰期的事情去做。
三、制定过渡性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持续稳定地输出。比如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也崇尚身体健康,想要通过跑步锻炼身体,昨天还是0锻炼状态,今天就要跑10公里,这样导致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树立个小目标,比如这一周跑1公里,下一周跑2公里,循序渐进,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这样反而更能成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阶段性的目标,才会有最终圆满的结果。
四、行为的后果造就了行为。要想激励自己完成某个行为,我们应该把完成行为的积极意义和不完成的消极意义罗列出来,通过结果导向,促使我们完成行为。比如努力工作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不努力工作,继续当自己的“矮穷矬”。了解了事情的结果之后,我们也就有了动力。
怎样认识认知与行为?我们的许多认知——还有行为——都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有些认知会忽然出现,而且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侵入性思维),我们只有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选定的事物上面才能摆脱这种思维。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够在认知和行为出现后捕捉到它们,并对它们中的大部分进行修正。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并为自己制定“行为性”的目标,进行重复性的训练。
如何走出他人的否定?要向榜样看齐,而不是受他人的左右。
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类是自己生命的缔造者,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行为的各种决定性因素。
榜样的力量最终帮助作者将遭受的打击转化为幸福快乐的源泉。
名人名言如果将生活的乐趣比作是珍贵的金子,那么它几乎不可能成块地出现,而是需要我们去一颗一颗地收集起来。——博尔赫斯·斯金纳与玛格丽诗·沃艮《享受晚年时光》
什么才是真正有你支配?思想的运用。——艾比克泰勒《手册》
当你对怒火中烧,感觉无比糟糕时,想一想把,人生苦短。不久之后,我们都会死去。——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也是通过费曼学习法,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很高兴能与你一起学习进步。我们下期再会。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