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队》值得重刷。
我在重刷时,发现一个很棒的细节(影片有很多)。
程队准备发信息宣布放弃追凶时,通话记录有特写镜头,里面有三大队成员的名字,而第二位是慧慧。
这个细节,真好。
追凶是三大队日思夜想要搞成的事,和他们联系,有三大队的真情和英雄主义。慧慧出现在通话记录中,点明父女情深。
父女情深有铺垫,有电台点歌,有王大勇看到慧慧照片后淫笑,才点燃了隐忍的他对王大勇愤怒。
这也让三大队陷入牢狱之灾。
程队出狱后,已经错失陪伴女儿慧慧长大的机会,这也是他下定决心追凶的推动力之一。
慧慧对程队的态度,背后隐藏了她遭受非议和诋毁的青春期。此时的她,正是年轻气盛的小姑娘,找不到合适的表情和语言,去面对自己深爱的父亲。
于是,逃避就成为她的选择。
通讯录的小细节,程队依旧和慧慧联系,父女之间,表面是冷的,里子是热的。
2002年,程队为了女儿胖揍王大勇,2009年,程队开始千里追凶王二勇。
女儿是程队和邪恶斗争到底的驱动力。
而这一切需要从一桩改变命运的大案说起。
一,改变命运的大案
《三大队》改编自非虚构作品《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
它原载于“网易人间工作室”,也是2018年网易文学年度点击冠军,被“万人血书求拍电影”。
这篇非虚构作品自带一种对抗宿命的强大张力。
2002年8月22日,王大勇和王二勇入室盗窃转化抢劫、强奸致人重伤案发生,这就是震惊一时的“8·22案”。
电影改动了时间线,变成“9·21案”,但后面的主线剧情大致没变。三大队逮捕王大勇,王大勇意外死亡。
原本是前途光明的刑警,转眼成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阶下囚。
这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三大队的命运,迸发出极强的宿命感。
导演拍出了这种宿命感对程队的摧残。
2009年,程队提前出狱。“9·21案”受害人的爸爸岳某在门口等他。
按常规商业片的拍法,这段戏可以拍得很煽情。
但是,《三大队》反强戏剧冲突,它用平实的镜头,拍出了程队的无力。
这段戏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程队,岳某,杨队(此时已升职)。
岳某见程队的目的是表达他的感激之情。然而,程队的话很少,杨队反而是说话最多的那一位。
台词是编剧的工作,视听语言才能看出导演才华。
在杨队向聊案情时,程队位于画面最前方,虚化处理,杨队站在中间,隔开了程队和岳某。
此时的程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他已经成为生活的落伍者。
程队出狱后的沉默寡言,有一种让人灰心的宿命感。
我很喜欢影片对杨队的处理。
谢谢电影没有把他写成心胸狭隘,爱搞事情的反派。
杨队情商高,会来事儿,即便二队被三队抢尽风头,他依旧能保持体面和风度。
在程队落魄潦倒之际,杨队依旧表达对程队的惺惺相惜之情。
程队的坎坷命运也在告诉观众,正义和邪恶的较量,从不是英雄的扮帅耍酷,它也会把英雄磨损成暮气沉沉的小老头。
英雄和罪犯较量,不是天道酬勤的励志故事。在追凶过程中,程队要面对大海捞针似的排查,队友的不断退出,他不止一次想放弃。
另一方面,罪犯击溃了不止一个家庭。对此,影片有金句。
“每一个大案背后,都是多少家庭的悲剧”。
这个悲剧的家庭是岳洋的,是可以是以程队的,甚至是三大队每位成员的。
三大队能踏上追凶路,因为他们心中还有个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理想小火苗。
二,少年壮志不言愁
关注《三大队》,也因为他的编剧是张冀。
陈可辛御用,现实主义题材的行家里手。
《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中国女排》,这些口碑不俗的爆款,都离不开张冀的剧本。
《三大队》找张冀担任编剧,可谓强强联合。
张冀在原著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角色。比如抠搜的廖健。
在外吃饭,他会顺店家的打火机,本是烟民,但从来不买烟,蹭队友马振坤的烟。
抠搜是缺点,但用好了,就是优点。
千里追凶,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马振坤的家庭撑不住,成为第一位离去的队友。
在告别的车站,廖健送给马振坤两条烟。
这一幕特别感人。
抠搜鬼的大方,就像被信任的朋友背叛,因为难以预测,因此冲击力特别强。
张冀的剧本既能尊重原著设定,也懂锦上添花。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少年壮志不言愁》,它贯穿了整个影片。
第一次,2002年,女儿慧慧给程队点歌。
此时,程队是意气风发的三队队长。业务能力强,师傅重用,队友拥护,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第二次,2009年,三大队合唱这首歌。
此时,程队刚刚出狱,和三大队的队友一起撸串,餐桌上的气氛压抑,《少年壮志不言愁》再次出现。
“9·21”案件改变了三大队的命运。队员都有了新身份,有的摆摊儿,有的卖保险,有的驯大狗,有的做烧烤。
他们是中年人的身体,老年人的精气神。
合唱版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有他们快要泯灭的理想主义。
第三次,影片最后程队走进车流滚滚的街道,《少年壮志不言愁》再次响起。
请注意,这次是第二次出现的合唱版。
这个设定特别好,因为程队能有今天,是三大队每位成员的功劳。少年壮志不言愁是三大队对三大队的颂歌。
我特别欣赏这首歌。
它不仅能调动情绪,而且是个让影迷心领神会迷影梗。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刘欢的代表作品,也是80年代国产剧《便衣警察》的主题曲。
《便衣警察》的配曲和故事,都与《三大队》有非常巧妙的呼应。
《便衣警察》的主线剧情是,男主周志明保护群众、蒙冤入狱,追杀间谍。
《三大队》的主线剧情是,程队遭遇人生猛击,不忘追缉犯罪嫌疑人之志。
《便衣警察》开播于1987年,基本吻合程队从警校生成为便衣警察的年代。
我读原著发现了程队的年龄。
2002年,程队37岁。
换而言之,程队出生于1965年,《便衣警察》开播时,他是22岁,已经成为真正的便衣警察。
程队出狱后,他和队友一样,不再有便衣警察的社会身份,他们依旧有颗警察心。
《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对便衣警察的歌颂,也是对三大队的颂扬。
用文本勾连潜文本,这就是名编剧的厉害。
编剧厉害,导演也在线。
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导演用了大量特写镜头,给足演员展现情绪和性格的机会。
导演用了一个拉镜头为这次合唱收尾,三大队后面是万家灯火。
这个镜头在告诉观众,三大队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意义,他们是千家万户的守卫者。
结语:
王大勇死后,三大队的五名成员背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罪名,被判入狱。
程队八年,徐一舟六年,马振坤五年,蔡彬五年,廖健五年。
他们的家都支离破碎,他们也有自己牵挂不舍的东西。
马振坤不想失去家庭,他成为追凶小分队第一个退出的人。
家是盔甲,也是软肋。
《三大队》很动人,它隐藏着最大的悲剧,是家的分崩离析。
电影是生活流,但细品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剧作流畅,情绪环环相扣。
程兵出狱后,有业务员发传单,传单有特写,“你需要的不是一个房子,而是一个家。”
他的家已经回不到过去了。
没有软肋,程队要做盔甲,追凶成为他的生活目标,他要保护千千万万家庭,要给受害者一个公道。
追凶十二年,这是英雄传奇,看似超现实,其实源自现实。
《三大队》用生活化的叙事方式讲故事,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