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中国游客徐女士在马尔代夫丽思卡尔顿酒店遭遇管家性侵,事件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然而近两年过去,案件仍陷僵局:嫌疑人未被逮捕,DNA检测结果未公开,酒店试图以10万元赔偿要求受害者签署保密协议,遭徐女士严词拒绝。
事件回顾:性侵发生后警方调查停滞徐女士回忆,案发当日因手机进水向酒店求助,管家Usham借出手机后借故返回房间实施暴力性侵。尽管她立即报警并配合取证(包括口腔样本采集),马尔代夫警方始终未公布DNA检测结果,也未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截至2025年4月,案件虽被移交检察院,但警方对受害者及律师的多次联络均未回应。
事发后,万豪丽思卡尔顿酒店解雇涉事管家并扣留其护照,但后续处理引发争议。徐女士透露,酒店提出支付10万元赔偿,条件是签署保密协议——禁止向媒体发声、不得在自媒体曝光。她拒绝这一提议,直言:“如果接受,得到公正的希望更渺茫。”目前,她正联合律师准备对酒店提起民事诉讼。
跨国维权困境与心理创伤案件进展缓慢暴露出跨国维权难题:马尔代夫警方调查效率低下,关键证据不透明,而酒店方的危机处理更被质疑企图“花钱消灾”。徐女士的心理状态同样令人揪心:案发后她一度休学,需药物控制情绪,甚至因恐惧社交被误认为“自闭症”。尽管已逐步恢复学业,她坦言事件影响深远,包括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但坚持公开真相:“我不后悔发声。”
公众关注推动正义的可能性徐女士通过社交媒体持续发声,打破性侵受害者常面临的“污名化”压力。她的勇气获得众多网友声援,但案件仍需要更实质性的司法介入。舆论关注能否推动马尔代夫当局加快调查?酒店是否应承担更重责任?这不仅是个人维权的抗争,更成为跨国旅游安全与司法公正的典型案例。
(注:本文基于当事人公开陈述及权威媒体报道,案件进展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