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28年0失误,儿子坠楼仍不离岗,央视主播李瑞英后来咋样了

独翰林文学说 2024-11-18 04:19:00

2014年5月28日,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李瑞英最后一次出现在《新闻联播》的演播室。

第二天,众人得知她将从舞台上隐退的消息。

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观众们的内心瞬间沸腾起来。

"不是吧?这位年轻人年纪轻轻的,怎么就退休了呢?"

"天啊,我一直看的主播要离开了?"

"为什么突然就不播了呢?"

是的,谁也没想到这位陪伴了几代人的央视金牌主播在不到60岁的年纪会选择转入幕后。这个决定让观众感到意外,甚至圈内人也感到不解。

身为央视主持人的水均益在一档节目中表达了他的担忧:"李瑞英开了个不好的头!这是否意味着主持人一旦上了年纪,脸上出现几道皱纹,说话不再那么流利,就得被迫离开?这让我脊梁骨发冷。

然而李瑞英选择了沉默,就像她28年来在镜头前始终从容一样。

不久之后,她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那是一头金色的短发和一抹鲜艳的红唇,相比在央视的时候,看起来更加时尚。

原来,她创办了一个播音主持的培训班。

这一转变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有人指责她为了"捞金"才提前转幕后,但实际上她的学员们却这样评价她:"李老师特别亲切,从不摆架子,有问必答,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李瑞英一直保持着沉默,对于外界的争议保持缄默。或许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个看似突然的决定背后,是一个母亲16年来始终无法放下的心结。

1998年那个下午,北京的春风还带着寒意。在距离《新闻联播》开播还有几分钟时,李瑞英正在化妆间做最后的准备。

突然一通电话打乱了演播室的安静。

“瑞英,情况非常紧急,孩子从楼上摔下来,头破血流了。。。”电话那头传来家人悲伤的声音。

那一刻,李瑞英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凝固了。作为母亲,她多希望能立刻冲出演播室,飞奔去医院。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她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的揪住了心脏。最后,她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要先直播,等下就去医院。

《新闻联播》那天,李瑞英以那个熟悉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端庄、专业,声音清晰且没有一丝波动。然而,没有人知道,这位在镜头前看起来泰然自若的主持人,内心却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煎熬。

直播结束的那一刻,李瑞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夺眶而出。她几乎是用跑的冲出了电视台,朝着医院狂奔。

幸运的是,孩子最终安全无恙。但这件事一经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谴责。

"这太冷酷无情了吧?"

"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可以舍弃,那还有什么资格称为母亲呢?"

"这种职业精神是否有点过于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李瑞英选择了沉默。她把所有的苦楚都往肚子里咽,但这次经历让她深深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缺失。

从那天起,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希望等到合适的时候,能为家庭留出更多的时间。这一决定,被她默默地藏在心里,整整16年。

从16年到现在,她始终保持着专业水平,创下了28年零失误的传奇纪录。

说到李瑞英的播音生涯,实在是一场富有戏剧性的意外。谁能想到,这位后来被誉为“央视金牌主播”的她,最初并没有想过要走这条路。

那是她高中毕业那年的夏天。李瑞英陪着一个好朋友去北京广播学院面试,朋友进去了,她在外面的长椅上百无聊赖地等待着。

这一等,还真的等到了个机缘。她注意到旁边坐着一位老大爷,手里拿着份报纸,但是因为没戴眼镜,看起来有点儿费劲。

那位老人高兴地同意了,于是她拿起报纸,用清晰明亮的声音读了起来。

李瑞英愣住了,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播音员。然而老人的鼓励让她有所动摇,在老人的坚持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是一个童话一般。

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她的播音生涯就是由一次偶然的相遇开启的。

进入北广后,李瑞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清晨,蝉鸣声尚未响起,她就已经在湖边练声;夜深人静时,她还在捧着《新华字典》苦读。

尽管她把那本字典翻得破破烂烂的,但她就是凭借这样的方法练就了字正腔圆的播音功底。

毕业后,她先去了江苏电视台,一年时间,就接下了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的直播任务,然后在两年后,她被调回北京,进入了中央电视台。

1996年,她又一次创下了历史记录,成为了第一个主持以直播形式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她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却使她在播音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从一个懵懂的少女,成长为央视金牌主播,她用实力证明: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然而,在她的人生旅途中,不只是事业的成功,还有从青梅竹马走向甜蜜爱情的过程,它在默默地支持着她,为她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动力。

李瑞英播音生涯的偶然性以及她在这个道路上的辛勤付出与个人成长都被精准地描绘出来。她的成长过程通过详尽的细节描绘和对话展现得栩栩如生。

李瑞英的人生剧本里,播音事业是最闪耀的一面,而34年的婚姻则是最温馨的底色。

聊起她和丈夫张宇燕的点滴,就不得不提及那个承载着许多回忆的老院子。他们两人自幼就在那里跑来跑去,一起上学,一起写作业,甚至在考试中也争强好胜,看谁能夺得第一。

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他们各自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张宇燕去了北大,李瑞英则选择了北广。在分开的日子里,他们通过一封封充满思念的书信保持着联系。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微信,每一封信都写得十分详细,充满了深深的牵挂。

然而毕业后,这段感情却面临了新的考验。张宇燕被分配到北京社科院读研,而李瑞英却要前往江苏工作。异地恋让她感到忐忑不安,害怕距离会冲淡他们的感情。

这时候,张宇燕做了一件让李瑞英非常感动的事情。他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了李瑞英家,当着两家人的面承诺:"如果瑞英在江苏安定下来,我就去江苏工作。

每次放假,张宇燕都会前往江苏。日积月累,他与电视台的同事们都熟络了。这份坚持不懈,使得他与李瑞英在李瑞英回北京后的第二年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两人的相处方式越发有趣。他们喜欢用“我家那人”来称呼对方,相互照顾,共同进步。当李瑞英专心致志地阅读时,张宇燕就会悄悄地把家务活做完;当张宇燕专心研究时,李瑞英也能独自应对,从更换煤气到修理电扇,她都能驾轻就熟。

这是一种平淡却充满温馨的日子。34年过去了,他们从年少无知的少年少女变成了老夫老妻,但他们的感情却从未改变。

正是这份感情的支撑,使李瑞英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能够坚定地向前走……时光飞逝,李瑞英已经60岁了。虽然离开了熟悉的演播室,但她并没有选择安逸地在家度过晚年生活。

现在的她,换为金色短发,涂抹艳丽的红唇,相比较于在央视时期,看起来年轻了许多。有人对此评论称之为她的“转型”,但是对她而言,这只是找到了适合现在自己的造型。

在培训班教室,总能看到她耐心指导学员的身影。想要成为播音主持人的年轻人都称赞李老师的耐心。

相比在央视时的形象,如今的她更像是一位知心姐姐,对于读者们的提问都能做到有问必答,并且没有一点架子。

"为什么要开培训班?"她笑呵呵地回答道:"把经验传给年轻人,也是一种坚守。"

在工作之余,她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默默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使她深感生活更有意义。

她已经在主播生涯中度过了28年,创造了零失误的完美记录。在1998年,她的儿子不幸坠楼,但她还是选择坚守岗位。在2014年离开央视时,她也面临着不少质疑。

现在的她似乎找到了一种平衡。

有人觉得她退居幕后太可惜,但她深知,人生的精彩绝非仅有一种模样。从曾经备受关注的荧屏到现在默默耕耘的讲台,她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或许,这就是李瑞英的人生答卷——在每一个身份的转变中,她都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的精彩。

0 阅读:7

独翰林文学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