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诸多经典故事情节中,三打白骨精这一回目可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个故事情节已被改编为舞台剧和电影,由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老先生饰演孙悟空一角,当时已经广受好评。
无论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金猴降妖》还是其他真人电视剧版本,这一情节都被多次搬上银幕。每次呈现在银幕上,都会引发观众的热烈反响和讨论。
这一故事不仅因为戏剧冲突带来的张力,还因其背后蕴含的哲理意义和生动有趣的妖魔人物形象,使观众长久记住这段精彩情节,难以忘怀。
说起三打白骨精这段情节中白骨精一角的精湛演绎,我们不得不重温1986年杨春霞老师在动画长片《西游记》中的出色表演。她对这个角色的完美诠释,再现了原著中对其成熟老练、略显怪异和冷淡的性格特征的描写。
杨老师的表演赋予了白骨精灵生动有致的神态。虽然只是一个骷髅造型,但她的表现让人们感受到了妖怪内心的坚韧和老谋深算。
她的表演时而狰狞妖异,时而又透露出人性的脆弱,呈现出一个生动立体的形象。离不开制作团队的精雕细琢。在服装造型方面,他们借鉴了当时流行的戏剧化设计风格,力求展现原著中对白骨精形象的描绘。
布满污渍的白色长袍、别在腰间的骷髅骨饰,配上胸口点缀的猩红点睛,营造出一种阴森诡谲又危险阴郁的氛围,与杨老师的表演相得益彰。
据了解,为了让这个角色呈现出完美效果,制作团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甚至编剧不惜与挚友杨洁导演产生隔阂,这充分展示了他们对再现经典的决心之坚定。
时间流逝,30年后的2016年,我们再次在银幕上看到童年经典角色白骨精,而这次是由巩俐的精湛演绎赋予这个角色全新的活力和面貌。
与之前版本的不同点是,巩俐在电影中扮演的不再是痴迷于世间男欢女爱的弱小妖怪,而是曾经叱咤风云、拥有显赫地位的妖皇。
编剧们为她精心刻画了一段悲惨的往事:她原本是云海西国地位尊贵的妖精,却被当时的国王诬陷迫害,被人生生拴在山崖上献祭给秃鹰,最终遭受啄食身亡的惨剧她的元神飘散重塑后,便成为了我们在影片中所见的这个形象。
在服装造型设计上,我们并未选择传统的白骨元素进行演绎,而是以秃鹰为灵感,设计了金色羽毛肩甲和鸟骨头饰等独特细节。
巩俐身穿白色长袍,迈出沉稳的步伐,她的表情内敛,目光中流露出一种对世间百态的高傲和无奈这个白骨精角色虽非完全的反派,而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对抗这个肮脏的世界。
虽然影片整体口碑一般,但观众一致认为,巩俐将这个经典角色重新诠释得格外有力、生动,使白骨精这个形象具有了别具一格的气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对于电影的票价是完全值回票价的。
谈到对经典西游角色大胆创新的改编,我们必须提及1995年周星驰执导的喜剧巨制《大话西游》。在这部将原作《西游记》彻底打散重组的电影中,莫文蔚饰演的白晶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原著不同的是,莫文蔚在该影片中塑造出了一个武艺高强、痴情单纯的女妖白晶晶形象。她的服装造型也以简单朴素为主,符合电影喜剧风格。
尽管角色改编大胆,但莫文蔚生动可爱的表演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有观众表示,与另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紫霞仙子相比,他们更喜欢这个活泼有趣且个性鲜明的白晶晶角色,这都归功于莫文蔚出色的演绎,使这个全新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印象。
在2010年代,张纪中执导的电视剧版《西游记》将白骨精这一角色表现得更加接近原著。这个版本的一贯特点是“照本宣科”,在塑造白骨精形象时也是尽力遵循原著描绘。
在安以轩在剧中的造型设计上,保留了白骨精那种憔悴娇弱的原作特色,一件破旧的白袍,腰间别着一串骷髅骨饰,胸口的一抹猩红妆容点睛,使得营造出来的视觉效果既阴森诡谲又危险阴郁,与原著的笔触相吻合。
很遗憾的是,安以轩仅仅还原了白骨精虚弱的外表,而没有很好地诠释出她内心对生命的渴望和被冤屈迫害时的愤怒不甘。
整体上,这一版本的白骨精形象显得比较单薄和平板,缺少立体感。
尽管在细节处理上安以轩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要塑造一个生动鲜活、丰满立体的角色形象,她还有待提高。相比之下,更多观众对杨春霞和巩俐版本的印象更为深刻。
通过对比这四个不同年代的白骨精演绎版本,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位演员都能为这个经典角色注入新的活力和独特理解。
有人着重于还原原著的细节,有人则大胆创新求变;有人捕捉其外在形象,有人则着力挖掘其内心阴暗面;有人展现其狰狞可怖,有人则让人感受到她的人性脆弱。
每一个版本都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长处,正是这种差异化的诠释,使得白骨精这个角色永不过时,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优秀的演员,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来继续演绎这个妖魔人物,以全新的面貌让她重现于世,使这个经典永不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