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年10月1日武宁节度使范墉的家里生了一个男孩儿,这是范墉的第三个儿子,取名“范仲淹”,第二年,范墉同志不幸逝世。家贫无奈之下,母亲谢氏改嫁,自二十一岁起,范仲淹在家乡醴泉寺寄住,每天只煮一锅粥,早晚吃粥发奋读书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进士及第。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而且他还精通音律,好弹琴,弹得一手好曲子。
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奉命从青州调任颍州途中,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仁宗亲书篆额“褒贤之碑”四字。碑文由文学泰斗欧阳修撰写,同年12月安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
此后千年,“文正”成了文官追求的最高荣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了千古名言,范仲淹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