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药师师承何处?或许不是虚竹不是段誉,而是一位不起眼的丫鬟?

史今独畅 2022-04-13 18:22:46

“…跃上树巅,四下眺望,南边是海,向西是光秃秃的岩石,东面北面都是花树,五色缤纷,不见尽头,只看得头晕眼花。”

这几句出自金庸先生笔下,这写的便是桃花岛。

桃花岛为世外之境,此处生活避去了尘世的喧嚣,不见江湖的纷扰,是习武之人潜心修炼,精尽武艺的清幽之处。

金庸倾尽心血,洋洋洒洒创作出一段又一段的江湖恩怨,儿女情长。

这之中又有多少意难平,感天动地,让读者不由得纵身其中,久久难以自拔。

桃花岛主黄药师

在金庸先生所创作的众多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避世高手,世人皆称之为“东邪”,七分邪,三分正,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无所不知,奇门遁甲无所不晓,琴棋书画,农田水利样样精通。

偏偏就是这么一位绝世高手,却是个性情孤僻,身影飘忽的鬼魅性子。

行事洒脱却不缺细腻,一生专情妻子,并生下了一个漂亮机敏的女儿。

黄药师的生活可谓是人人羡慕之至。

爱妻坟前一曲悲萧,清冷动人,摄人心魄,尽显一份痴情与浪漫。

按理来说,作为桃花一派的创始人,拥有绝顶于世的武功绝学并不足为奇,但是随着人们对这部小说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好奇,这样一位几乎挑不出毛病的武学人才究竟师承何处。

又是什么让这位武学大师放弃江湖争霸,几乎一生隐居桃花岛,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通过对文中的蛛丝马迹的仔细探索,年幼时,因为祖上得罪了朝廷被贬,全家也就跟着一起生活在云南。

再加上,根据文中梅超风的回忆,黄药师在年少时期的武功就非常的厉害了。由此可以推断,黄药师的武学基础就是在被贬云南以后开始学习的。

黄药师祖上作为朝廷官员,文韬武略定然也是深有造诣的,但是官宦世家受到朝廷风气的影响,一般都比较在意文,这就首先排除了祖传武功的可能性。

若说是黄药师自小聪颖,天资过人,自学成才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作为一个必要有一个启蒙之人,才能让黄药师有自学成才的机会。

一时间黄药师师承何处又成了一个谜团。

但是金庸先生一向警惕周全的性子,不会让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有无法解释的故事线。

我们都知道,古代朝中官员犯事被贬一般都是偏远苦寒之地,而黄先生一家却被贬到了云南丽江之地。其实言外之意是为了贴合大理的无量山。

黄药师的师父竟是一位痴情女子

大理的无量山中,曾经住着的是李秋水和无崖子。

而在《天龙八部》中,王语嫣和表哥在大理的时候,王语嫣外婆李秋水的故处,就是他们为数不多能去的既安全又隐蔽的住处。

当时王语嫣的表哥,也是慕容复已经是一个癫狂的状态,王语嫣想要为表哥治病,就必须先将表哥安顿下来。

而无量山远离尘世喧嚣,又是武林前辈曾经的居住处,容易招惹是非,惹上麻烦。这么看来,此处就是二人最理想的安身之处。

王语嫣与慕容复一路奔波,但王语嫣一人照顾表哥是十分吃力的,能平安到达无量山还要归功于表哥身边的一个丫头,叫做阿碧。

这个小丫头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但是照顾慕容复确实是事无巨细的。

当王语嫣等人外出为慕容复寻求治病良方的时候,能留下来照顾慕容复的也就只有阿碧了。

而此时黄药师与阿碧所在位置相隔不远,作为罪臣之后的黄药师,在生活上要比一般的官宦子弟轻松一点,有更多的时间追求自身所求,这也就给二人的相遇创造了条件。

自然作为一个丫鬟能随着主子行走江湖,在主子危难之际跟随左右,阿碧也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家养丫头。

定有她自己的一番武学门道。

而阿碧为人奴的身份,就注定了她无法有大量的时间成套的学习武功,她的武功门派比较杂,种类多,也就说得通了。

再加上作为主子贴身的丫鬟,读书写诗,音律女工是一定要会的。

而因为久居山中,能说话交流的人少,性格孤僻一些也是说得过去的。

再结合黄药师的人物性格,二人可以说是十分的相似。

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黄药师少年习武,性格未定,为人行事自然也会跟着师父去学习,将这些线索联系起来,阿碧就是黄先生师父的可能性,就已经非常大了。

最重要的是,阿碧一生忠心于主子,对主子的情愫已经算得上是痴情。而黄药师同样十分注重忠孝,对妻子也是钟情一生。

这或许是为师者言传身教才有的结果。而阿碧作为一个婢女,没有什么跌倒起伏的经历,所以关于她的那一部分情节少,也就能说得过去了。

综合考量阿碧是黄药师师父的事情已是八九不离十的。

虚竹,段誉也有可能

但是还有一部分声音倾向于虚竹,和段誉。而倾向他们两人的原因,主要是从黄药师所用的武功招式和门派来判定的。

虽然,黄药师所用的凌波微步,以及他喜爱钻研武学等,种种看起来似乎和这两人有很大相似之处。

但是黄药师的性格和做人行事,实在是和二人大不相同,虽然不排除学武不学性的可能性,但是对于一个年轻气盛的习武之人来说,那时所受的教诲是十分影响性格的。

二人皆不是那种避世不出,以儿女情长为重的性格,自然也很难交出这样性格的徒弟。或许黄药师也曾经受过他们的指导。

毕竟段氏一族在云南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但是若是作为师父来说,多少缺失了一些同宗同祖的相似性。

所以二人是黄药师师父的可能性很低。

但是金庸先生,并没有对此做出一个明确的指示,“一千双眼睛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对于黄药师恩师的探讨,也是有多种说法,各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结语

不管师承何处,黄药师一生安居世外桃源,钟情于妻子,虽有些邪气在身上,但也算是一个心中有正义的避世习武之人。

通身气派被金庸先生塑造的独特又不显得突兀,足见金庸先生的高明之处。

0 阅读:1724
评论列表
  • 2022-05-02 23:11

    一派胡言,黄药师师承青海派,师傅好像姓赵

  • 2022-04-20 11:34

    阿碧[得瑟]

  • 2022-04-17 12:11

    师承青海派

  • 2022-04-18 11:21

    金庸都不知道,你知道厉害。

  • 2022-04-19 08:21

    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流放最远只有琼州也就是海南岛怎么可能流放到云南,云南那时候是大理国

  • 2022-04-19 07:07

    [得瑟]都说是师承星宿老仙了

  • 2022-04-19 03:17

    桃花岛在东海,怎么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