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中国车企债务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

科技小助手V 2025-02-14 12:56:04

根据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名,中国的比亚迪和吉利首次跻身前十,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十位。而全球车企普遍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市场对它们的经营风险也开始产生担忧。最令人担心的两大信号就是利润下滑和负债增加。

但其实,单纯看车企的负债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风险的大小。关键是要看这些负债能否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增长。

车企高负债的四种原因

车企的高负债,尤其是传统车企普遍存在。全球主流车企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有些更是突破80%。

而且,大多数车企的债务总额也相当可观。比如大众、丰田、通用、福特、宝马和奔驰等,债务总额超过万亿元,其中大众和丰田的债务更是分别突破3万亿和2万亿,远远超过了比亚迪和吉利。

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负债主要分成四种类型:被动负债、主动负债、隐性负债和危险负债,每种类型的风险也各有不同。

四种负债的不同风险

1. 被动负债——固定资产投资

这部分负债类似于车企运营的“刚性支出”,只有在车企扩张产能时才会增加。比如新建厂房、购置设备等。对于高速发展的车企来说,这类负债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类负债的风险,关键在于新增产能是否能转化为销量。如果产能的增加能带动销售和收入增长,那就不算风险,反而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加速器”。

以比亚迪为例,巨额的产能投入带来了销量的爆发性增长,只要销量能够消化掉新增的产能,这部分“被动负债”就不再是问题,反而是企业快速扩展的动力。

2. 主动负债——研发投入

这部分负债是车企主动承担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的时候,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这一块大力投入。像欧美车企,尤其是在智能化领域投入巨大,但并不是每次投入都会带来相应的成果。例如,大众的Cariad软件业务四年亏损超600亿元,但却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市场成果,这就可能带来一定风险。

而中国车企,像比亚迪,从2021年到2024年三季度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00亿元,这些投入换来了DM-i混动技术、刀片电池、云辇以及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等一系列有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因此,只要研发成果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部分负债的风险就能被有效覆盖。

3. 隐性负债——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属于一种隐性负债,是车企在供应链管理中形成的,通常表现为无息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表面上看,这部分负债的增加可能意味着车企的支付能力出现问题,但实际上,关键是要看它们的应收账款和收入增长是否匹配。

比如中国车企中的上汽集团和比亚迪,它们的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上汽凭借庞大的存量规模,和比亚迪则因为营收快速增长。判断这部分负债的风险时,不能单纯看负债的多少,而是要关注它们的收入是否能够覆盖债务增长。

此外,账期短的车企能更快地支付供应商款项,这样能减轻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2023年,比亚迪的应付账款转换天数是128天,而上汽则为140天,其他车企如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的账期则要更长。

4. 危险负债——有息负债

这类负债的风险最大,因为它通常涉及到需要按期偿还的本金和利息。从债务占比来看,海外车企的有息负债比例较高,比如丰田和福特超过60%,通用也达到59%。而中国车企的有息负债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它们的短期债务风险较小。

在中国主要车企中,比亚迪、赛力斯和长安的有息负债占比都低于10%。尤其是比亚迪,尽管在快速扩张,但它的有息负债占比却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从2022年开始低于10%,最低时不到5%。这种债务结构几乎不会带来风险。

中国车企的有息负债比例普遍更低,这也意味着短期债务风险越低。

关键问题:负债是否能带来确定的未来

在汽车产业正经历巨大变革的今天,仅仅依靠数字分析来判断车企的风险并不完全可靠。判断负债风险,最重要的是要看负债是否能够帮助车企提升竞争力。如果债务的流动方向与产业的变革步伐契合,那么这些负债就不再是风险,而是通向未来的“船票”。

0 阅读:2

科技小助手V

简介:原创科技视频作者:爱生活,爱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