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周总理弟弟来到北京,邓颖超对他说:恩寿,咱俩可都是委屈人

玲珑历史放映厅 2024-10-20 14:58:39

前言

1984年周总理的弟弟周恩寿来北京看邓颖超,看到亲人的邓颖超激动的握住周恩寿的手,说道:“兄弟,你受苦了!”

周恩寿一听到自己嫂子说这样的话,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紧接着邓颖超就说:“其实不光你们做弟弟、妹妹、侄子、侄女的没有沾光,就连我也被你们兄长压着,今天看见你们了,我们就把这些年受到的委屈都一吐为快!”

邓颖超为何会感到委屈呢?

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周总理从来都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并且始终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搞特殊化,也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或者亲戚好友谋取半点利益,更不许亲戚好友打着他的名号谋取利益,于是他便定制了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周家人每个人都在遵守,没有人有特殊情况,就连周总理的亲弟弟也不行。

当初在革命时期,周恩寿也是共产党,负责地下工作,只不过后面脱离了组织,但他依旧为党提供活动经费和医药品,这可是帮了组织大忙了。后来更是在村中宣传共产党,好几次险些被抓。

在1928年5月,周总理和邓颖超要前往莫斯科参加六大,但在大连被日本水警拦住,不得已返回吉林。

在这期间是周恩寿在中间周旋,还在暗中保护长兄和嫂子,为了他们的安全暗中陪着去往哈尔滨。

周恩寿是个大学生,还参与过革命,既有学历也有经历。他在大学里学了很多知识,毕业后又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

新中国后,按理说他应该有机会当官,因为他既有学历又有经历,符合官员选拔的标准。

中央政府本来有意让周恩寿当官,但周总理不同意。周总理说:

“不能因为他是我弟弟就让他当官,这样不合适。”

他认为官员的选拔应该基于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而不是亲属关系。周总理担心如果周恩寿因为亲属关系当官,会让人觉得他是靠关系上位,失去公众的信任。

在周总理的建议下,周恩寿选择了去钢铁局工作。甚至周总理还写信给钢铁局的领导:

“不能因为他是我弟弟就给特殊待遇,他得从基层做起。”

其实不光周恩寿有这种遭遇,就连邓颖超也有。

一视同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需要确定政务院部门领导人选时,有人提议情邓颖超在政府里担任一项职务。

邓颖超在革命过程中有着深厚的资历和突出贡献,当个部长肯定是够格的,但却遭到周总理的坚决回绝,他说:

“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是政府里的一个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政治关系、政府关系就混到一起去了,这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也不利于我的工作。”

最后邓颖超去了妇联当副主席,很多人都在为邓颖超感到遗憾,反观她自己却没觉得,她和周总理想的是一样的,只要能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干什么都一样。

不仅如此,本来邓颖超该拿行政三级的工资,但周总理却表示她现在拿行政六级就够了。就连周总理自己本该是行政一级的工资,最后拿的却是行政三级的。

其实这也和毛主席有关系,为了安抚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毛主席主动带头降低自己的工资。

对于这件事邓颖超不但没有抱怨,她还经常对别人说:

“我们全党都要听党中央的,恩来是国家总理,只要他说得对,我们就要听他的。”

周总理的家风极严,他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利用他的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此在周总理身边生活了15年的侄女周秉德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周秉德的记忆中,伯父对亲属的要求十分严格,他总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能搞像封建社会那样的裙带关系,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周秉德毕业后在北京一所学校当老师,不到3个月被调到朝阳区委去搞“肃反”了。

周总理听说后严肃地责问她:

“你怎么不当教师了?调到区委是不是因为我的关系给你特殊照顾?”

周秉德感觉很委屈:

“不是啊!人家都不知道我是谁,是为了开展‘肃反’工作,上级临时抽调一些党员到区委工作的,我们学校的党员就那么几个。”

周总理这才明白自己错怪侄女了,于是赶忙道歉。其实周秉德也能理解,所以她并不怪周总理,反而还要感谢他这些年的照顾。

其实家风严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些老革命的家风都是如此,但有些人仗着自己的地位,给自己的孩子谋福利,最后贪婪终究要付出代价的。

结语

1984年,周恩寿去北京探亲时,和邓颖超聊了一些事情。邓颖超提到:

“这些年,我也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恩来的做法是对的。如果我们都处在高位,人民会怎么看他?又会怎么看我们?”

周总理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处理事务上,他总是考虑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不仅适用于他的政治生涯,也体现在对家庭的态度上。

他对亲属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他们利用他的地位来谋取私利。这不仅是对亲人的爱护,也是希望他们懂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