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人在日本,朱福元千万购国宝,捐家乡引发爱国热潮?

峥嵘幻域探 2025-01-07 18:18: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那是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故事:一个在异国他乡漂泊大半生的老华侨,临终前却用一句话掷地有声地告诉后人,他的根在哪里。

他叫朱福元,一个普通的江苏昆山人,却做了一件让历史记住的事——用自己在异国打拼半生积攒下来的财富,买回了那些散落在外的中国国宝,并一一捐回故乡。

这是一段关于归属感的故事,也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精神救赎。

谁能想到,朱福元的故事要从一场家道中落开始。1918年,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祖上虽有些名望,但到了他这一代,生活早已不复辉煌。

小时候的他,或许也曾听家中长辈讲过祖上的荣耀,但现实却是,他不得不靠一家人的艰难谋生来度过那个动荡的年代。

后来,全家辗转到了香港,可惜的是,厄运并未就此结束。

不久后,朱福元手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被人骗光,生活瞬间跌入谷底。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一家人离开香港,踏上日本这片陌生的土地。

那是一段几乎看不到未来的日子——东京的街头,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夫妻俩只能在一个家具店靠打工维持生计。

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一家四口挤在狭小阴暗的房间里,潮湿到窗户上总是挂着水渍。

然而,命运似乎也并非完全无情。

家具店楼上有一家餐厅,夫妻俩经常义务帮工,慢慢地学会了厨艺,也摸出了餐厅经营的门道。

几年后,他们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厅,取名“赤坂饭店”。

从第一天营业起,朱福元就明白,想要在异国他乡立足,就必须靠真本事。

他的餐厅菜品精致、服务细致,很快在东京站稳了脚跟。

甚至连日本天皇和首相都成了这里的常客。

当赤坂饭店的分店开到夏威夷、洛杉矶时,朱福元已经是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了。

然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

在日本的那些年,他时常看到许多古画、文物被日本人当成宝贝一样收藏着。

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来自中国。

很多是战乱时被掠走的,也有不少是被迫卖掉的。

这一幕幕,让朱福元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常想,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把这些散落在外的文物带回中国。

于是,他开始用自己赚来的钱,四处搜罗这些中国古代书画。

其中有一幅画,朱福元费尽心力才找到——宋代画家崔白的《雄鸡渺视图》。

传说这幅画曾是宋徽宗的心爱之物,后来却在战乱中流失,最终出现在日本的一家书画店里。

听到消息后,朱福元毫不犹豫地出高价买下。

正当他准备将这幅画送回中国时,美国一家博物馆却开出十倍的价格想要收购。

他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中国的东西,该回中国,跟美国有什么关系?”这幅画最终回到了中国,与它的“伴侣”《母鸡养雏图》重聚。

这样的故事不止一次发生。

为了买回元代才女管道升的回文诗,他前后磨了数年,花费了上千万日元;为了吴昌硕的《松石图》,他跑遍了好几家拍卖行;还有唐代的《加里加尊者像》,市场估值上亿人民币,他却不为所动,把它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捐给了家乡昆山。

然而,他的回答始终如一:“我是中国人,这些是中国的东西。”从1990年开始,他陆续将自己收藏的300多幅古画捐回昆山,耗时十多年,总价值超过10亿人民币。

为了妥善保存这些珍贵的文物,昆山市专门建造了一座美术馆,将它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晚年的朱福元,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始终有个心愿:等他去世后,把他送回中国。2009年,他在东京病逝,享年91岁。

葬礼上,他的妻子泣不成声地说:“他这一生辛劳,漂泊在外半辈子,现在终于可以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土了。”

有人说,朱福元的故事是那个时代海外华人的缩影。

他们在外打拼,风雨兼程,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有人评价他的事迹时感慨:“10亿的捐赠,买不来这样的家国情怀。”或许,真正让历史铭记的,不是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而是他对故土的这份深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