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坐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中年男性患者来就诊。因为年龄因素,再加上工作压力问题和长期作息不规律,总会感觉胸闷,浑身无力,情绪不稳定,还有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有的患者比较关注健康问题,在网上一看,发现自己肾虚了,就买六味地黄丸自己调理。

患者吃了六味地黄丸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确实有好转,就把它当成了保健品,断断续续吃了很久。结果后来发现自己开始频繁起夜,胃口变差,整个人没精神,身体也觉得沉重,还经常腹胀、腹泻。自己试着调理了一阵子,但没什么效果,只好来门诊看病。
这类患者脸色苍白,舌头颜色淡白,有点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脉象比较沉细,这是很明显的肾阳虚和脾胃虚弱的情况,吃六味地黄丸只会越来越严重!

虽然六味地黄丸是补肾虚的名药,但是肾虚又分阴虚、阳虚,在不加辨证病情的情况下,盲目的用它来补肾阳虚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六味地黄丸偏凉性,其中的熟地黄又滋阴助湿,导致湿气加重,会进一步损耗阳气。阳气不足,湿气转化不了堆积在身体里,脾胃的运化功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饭,腹胀腹泻,身体沉重,手脚无力,四肢冰凉,怕冷的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从温补肾阳,健脾祛湿的方面综合调理,参考我给症状典型的患者开的药方: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砂仁、熟地黄、山萸肉、肉桂、附子、炙甘草。这个方子就能很好的进行温补肾阳,健脾去湿。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果不确定自身体质或症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避免误用加重病情
哇.中医好历害的一招。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