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军旅篇章:义务兵免费邮戳引起回忆
某一日,在刷头条。继而看到义务兵免费信件邮戳,看到这个熟悉的邮戳,一下子将我的回忆拉倒了十多年前刚刚参军入伍的新兵连。
怀揣着对部队的憧憬和向往,终于在2013年顺利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武警部队。到了新兵连,部队组织所有新兵写一下自己的自传过往,我一口气将自己入伍前后写了满满十七八张信纸,惊呆了班长和其他战友。后来,又组织新兵写一封家书,通过义务兵免费邮寄政策邮寄回家。
常言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能收到家书的信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而现在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因为新兵连部队纪律要求不允许使用手机等一切电子产品,所以也就不能及时跟家里联系了。这时候,一封家书同样显得弥足珍贵。
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的父亲母亲写信,信中写了自己在部队一切很好,嘱托二老注意身体之类的问候,好像写完了还让班长检查是否泄密,而后去传达室,让传达室的班长盖一个邮戳,将平信交给邮政人员,而后免费邮寄出去。至此,完成本次家书的整个过程。
在信中,我第一次说出了爱父母的话语,那是平时的第一次。我来自村里,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我们没有城市里那般表达爱的意识,从来没有表达爱的话语。甚至于,在我初中去县城读初中以前,称呼父母为爹和娘,直到到了县城才随着同学们叫了爸爸和妈妈这个洋气的称呼。所以,说不出来的话,只好写出来了。我记得退伍后问过父母,是否收到了信件,回答说收到了,至于那封家书现在在哪里,貌似是找不到了。但是这件事情,我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写家书,第一次使用义务兵免费邮戳邮寄出去的。
我是一个无比怀旧的人,对于过往发生的那些美好的体验,我总是偶有回忆,这个义务兵免费邮戳代表了我火热军旅生涯的一个小片段,更寄托了我对于部队的无比怀念。
新兵连只有短短的三个月,甚至于每次午休,晚上熄灯后,我都来不及思索便昏昏睡去。那些新兵连的点滴过往,在此刻回忆起来,一窝蜂的涌进脑海。
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班里的床铺位置
一进门左手边依次是:
张恒/杜天洋张永晨/杨大龙赵兴龙
对面是:
班长杨鸿飞/解国宾葛佳伟/马浩候晓宾
班长来自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
张恒来自安徽省阜阳市亳州;
杜天洋来自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张永晨来自山西省阳泉市;
杨大龙来自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赵兴龙来自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杨鸿飞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
解国宾来自山西省运城市绛县;
葛佳伟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区;
马浩和我来自河北省邢台市;
我深信,不管过去多少时间,我都会记得。不管我跟这些战友们是否有交集和联系(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失去联系或不会有交集),但是2013年9月至12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训练、生活,有过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最纯粹的战友情谊,跟其他的都无关。基于此,我必须写下此文,在新兵连的队列训练、小值日打饭、每周六检查卫生扣被子、各种会操、学习擒敌拳、举枪瞄准,夜间打靶,脱靶被骂,打扫食堂,以及每一次班务会的紧张时刻,还有战友们调皮被班长“收拾”(打扑克赌博玩儿钱被班长发现、被子扣的标准低、班里地面拖布拖的不干净、以及训练差、强制分解结合速度慢)等等等等,一切都仿若昨天。
时光荏苒,岁月不再,曾经的小伙子们也都先后完成军旅磨练,有的早已经退伍回家,也有的现在还在部队服役,唯有那段火热的岁月,留在你我的心里边。
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我不是矫情,只是在偶然的一些时候,会想起来这段经历,实际上现在步入社会,早已经跟当兵没有关系,也不是矫情,只是情感上的一丝怀念,仅此而已。每当看到抖音上一些退役老兵发一些关于部队的事情,自己一方面嗤之以鼻,一方面呢又经常浏览,我觉得个人可以怀念,但是不要打着退伍老兵的旗号来吸取流量和众人关注,这是小丑行为。
我只是默默的用文字来记录和怀念。
致敬大家过往的火热曾经,也祝愿我新兵连的那些班长们和战友们,生活如意之!
候晓宾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10:28 于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北景山学校旁 24小时城市书房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