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了一首诗,一人大胆批评:这个字不好,这句话不妥

任我去 2024-08-15 10:29:11

“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要使人民百万年。”

这首诗诞生于1959年,新中国成立已过十年,毛主席再次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地方——韶山,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慨万分,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三十多年前的毛主席还是一位英姿飒爽的青年,民族危难之际,他毅然告别这座小山村,去外面的世界探索真理。如今再次归来,他的头上已经有了几丝白发,但他的背后是即将腾飞的中国。

说到作诗,毛主席的文采古今罕见,当这首诗问世时,赢得了众多好评。只有一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个字不好,这句话不妥。”

这位大胆为毛主席的诗提出意见的人正是他曾经的秘书——梅白。毛主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按照他的提议,对诗进行了修改。这首诗便是人们熟知的《七律-到韶山》。

以诗会友

毛主席自幼好读名人诗歌、古典名著,对文学充满了兴趣。1901年春节,毛主席跟随父母去看望外婆,一家人路过一个庙会,庙会里舞狮的锣鼓声、小贩的吆喝声,混成一片,无比热闹。

看着一片祥和的景象,毛主席有感而发,提笔写了一首诗:“狮子眼鼓鼓,擦菜仔,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与毛主席后来的许多著作相比,这甚至称不上是诗,最多只能算是童谣。要知道,当时的毛主席只有八岁,这首童谣成了毛主席诗人生涯的处女作。

后来父亲毛顺生为儿子找到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师邹春培,读私塾期间,毛主席又创作了许多尽显文采的诗,使他迅速成为了邹春培眼中的红人。只是后来因为理念差距,邹春培未能执教毛主席更长时间。

1910年,毛主席离开了韶山,临走前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已经养成了用诗来表达情绪的习惯。

在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毛主席大量阅读各朝代诗人的代表作,尤其钟爱《离骚》、《观沧海》、《木兰诗》,遇到一些优秀诗句,他便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后来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毛主席也经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这些诗句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出色的文采让毛主席收获了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萧子升、蔡和森、周士钊等,这批青年才俊经常在橘子洲头吟诗作对,畅谈理想。

参加革命之后,毛主席十分喜欢结交文人,尤其是一些比较有气节的文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成为了毛主席与鲁迅之间的友谊桥梁。

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非常喜欢读鲁迅的文章,他认为鲁迅的文章能够深刻的揭露现实,鲁迅也对毛主席的诗词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后来红军开始了长征,毛主席未能与鲁迅见面,但在他的书架上始终放着一本《鲁迅选集》,甚至在临终前,毛主席还让医护人员为他阅读鲁迅的文章。

1934年,我军正在应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战略上的错误,中央红军面临的局势越来越艰难。

毛主席在参加粤赣省委扩大会议时,顺便游览了岚山岭,看着连绵不断的高山,毛主席赋词一首:“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毛主席沉思了片刻,一旁的陈士榘补充道:“更早有行人。”(中国有句俗语:莫道君行早,更早有行人)毛主席继续抒发着自己的诗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清平乐-会昌》由毛主席即兴创作,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陈士榘自愧不如。后来还有人调侃:“陈司令曾和毛主席对诗。”

陈士榘则说:“哪里是对诗,分明是打岔。”

虽说陈士榘算不上是一个文人,但依然能够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毛主席积极向上的革命态度。这种态度自上而下的传递到了每一位红军战士,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乐观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5年9月,毛主席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由于谈判初期上方始终没有就军队问题达成一致,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在重庆期间,毛主席积极与进步文人见面。

9月6日,毛主席来到了恩师孙俍工家拜访,来之前,毛主席在一幅画卷上用独具特色的字体写下了自己的名作《沁园春-雪》,并以此作为见面礼。孙俍工见后,连说:“好好好!”

随后,毛主席又来拜访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于右任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个诗人,晚清时期经常用手中毛笔抨击黑暗社会。

于右任在与毛主席沟通的过程中,话题突然转到了《沁园春-雪》上,他说:“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毛先生的胸襟着实让我佩服。”

柳亚子也是毛主席在渝期间的一个重要拜访对象。柳亚子应该算是毛主席的老朋友了,两人在诗词上的交流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了。

毛主席同样题写了一首《沁园春-雪》当做见面礼,柳亚子也写了一首七律诗《八月二十八日闻润之来渝,三十日下午相见于曾家岩畔,赋赠一首》回赠给毛主席。

柳亚子阅读完《沁园春-雪》后,被其磅礴的气势所吸引,当即决定将这首诗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比较特殊,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柳亚子打消了这个念头。

毛主席与柳亚子对诗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1949年3月,中央从西柏坡搬到了北平,毛主席在颐和园设宴款待北平的文人,同时商讨有关第一次政协筹备会议的事,柳亚子也是赴宴者之一。

大概是感觉到自己没有被重视,柳亚子血液中的那股文人傲骨被激发了出来,写了一首诗发牢骚,诗中还表达出了自己想要告老还乡。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写了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其中最后一句为“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山”,意在劝诫柳亚子稍安勿躁,把目光放长远。

除了以上几人之外,毛主席的文人朋友还有郭沫若、茅盾、林语堂等人,不得不说,诗词已经成为了毛主席的一个社交工具,毕竟毛主席所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思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底蕴,是不可能悟出的。这些诗词帮助他筛选出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谦虚的创作态度

毛主席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他自己的诗风和李白也比较相似,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我本楚狂人,凤歌笑空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李白的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虽说文采出众,但也有蔑视一切、高度自负的特点。

毛主席虽说也是豪放派诗人,但毛主席并不自负,尤其是文学创作上,经常听取他人的意见。这也是他的诗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董必武、臧克家、郭沫若等人都曾对毛主席的诗词提出过修改建议,而这些意见大多数都被采纳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北面的朝鲜半岛暗流涌动,南面的蒋氏政权叫嚣着反攻大陆。在这种背景下,群众们常常诵读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给自己打气。

1952年1月,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名山西教授的来信,寄信人为罗元贞,他在信中指出:“《长征-七律》中存在‘犯复’的禁忌。”

何为“犯复”?其实就是一首诗中,某一个字重复出现。“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浪拍悬崖暖”,两句诗中“浪”字出现了两次。

毛主席收到信后,立即给罗元贞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召集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开会,经过讨论之后,将“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了“金沙水拍悬崖暖”。

罗元贞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后喜出望外,因为毛主席在群众们心中是神圣的,质疑毛主席甚至会被扣上帽子。

于是罗元贞当即写了一首诗,其中前两句是:“半因胆识半因时,敢做毛公一字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之所以敢给毛主席写信指出诗中的禁忌,一半是因为胆识,一半是因为自己处于一个开明的年代,所以才成为了毛主席的“一字之师”。

《沁园春-雪》可以说是毛主席所创最伟大的一首词,当年蒋介石读完后,都连连感叹自己对手的文学水平之高。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所创办的《诗刊》主编,因此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钻研中国近代文学上,其中毛主席的诗成为了他重要的研究对象。由于臧克家自身也是个诗人,所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比较强。

有一次,臧克家与毛主席见面,询问到:“主席,有件事困惑了我很久,您的《沁园春-雪》中,‘原驰腊象’的‘腊’意味如何?”

毛主席不慌不忙的反问道:“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字的呢?”

臧克家并没有直接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而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既与前面‘山舞银蛇’中的‘银’字对应,不如改成‘蜡’更有意境。”

毛主席思考了一会说道:“‘蜡’这个字好啊!还是你说的这个‘蜡’更妙一些,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多年之后,臧克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对于自己的诗,毛主席非常谦逊,他尽最大能力做到了民主。他经常召集我们开会,让大家对他的诗提出修改建议,只怕某个字用的不恰当,误人子弟。”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韶山视察,感慨之际,创作了一首《七律-到韶山》,此作一出,备受好评。

但是,身边陪同视察的梅白却说:“‘别梦依稀哭逝川’中的‘哭’字不太好,而且最后一句‘要使人民百万年’也不妥。”

梅白曾经是毛主席的秘书,从才华横溢,参加革命后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爱国文章,为我党的宣传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梅白玉毛主席也算是因诗结缘,两人经常交流诗词。1958年,毛主席视察三峡时,同样是梅白陪同,当时梅白作了一首《夜登重庆枇杷山》,毛主席也为其提出了修改建议。

经过毛主席的修改,这首诗火遍了大江南北。时间过去了一年,梅白仿佛是在回报去年毛主席的恩情。

见老下属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毛主席急忙问:“说说看,你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哭’这个字太普遍,不能更加深入的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不如改成‘咒’,这样显得感情色彩更强烈。最后一句‘要使人民百万年’过于直白,有口号之嫌,缺乏诗词应有的意境。”

毛主席听后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按照梅白所说的,将“哭”字改成了“咒”字。至于最后一句,毛主席则是改为了“遍地英雄下夕烟”。如此一改,这首诗的水准瞬间“更上一层楼”。

结语

虽说毛主席是一位独领风 骚的诗人,从他的诗中经常能够读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他的自我评价一向谦逊低调,更是会正视他人所提的建议。

毛主席从来不把自己当成是专业诗人,他经常调侃自己是“马背诗人”,大多数经典著作也都诞生于战争年代。他很少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但却毫不吝惜对其他诗人的表扬。

0 阅读:18

任我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