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郑洞国赴毛主席家宴后:我明白中共那么多豪杰为何都跟他了

谦德评历史 2023-12-17 19:23:03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4年,郑洞国受邀参加毛主席家宴,事后感叹不已。

当年4月,正在家中休息的郑洞国收到了来自中央的文件,他也是一头雾水,脑中不断想着各种可能,毕竟自己从未在政府任职。

当郑洞国打开之后,却发现是本请帖,当他看署名竟是毛主席。原来毛主席要组织一次家宴,特地邀请了郑洞国。

郑洞国很是激动,从宴会回来之后,高兴跟家人说道:“我终于知道,毛主席为何能取得胜利了。”

原本起义之后颇为烦恼的郑洞国,为何仅仅一次家宴就改变了他的认知?这次宴会又是何种情形呢?

收到请柬后的郑洞国一会感到高兴,一会又感到紧急,这时他第一次参加毛主席组织的家宴,前一晚上竟然因此而失眠。

第二天,他就穿上了最为整洁的一套衣服,来到毛主席的家中赴宴,郑洞国来的时候,其余受邀人员早就到了。

看到郑洞国到了之后,毛主席伸出手就和他握了起来,接着就把他带入席中坐下,毛主席又问他抽不抽烟,郑洞国也如实回答,接着就拿着桌上的烟准备点火。

就在这时,毛主席拿着火柴凑了过来,亲自为郑洞国点了香烟,这样的举动让郑洞国始料未及,一个劲得跟毛主席道谢。

他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会亲自给他点烟,他甚至不敢想象,要是还跟着蒋介石,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待遇。

接着毛主席就与郑洞国唠起家常,询问家中情况,还表示他还年轻,完全可以为祖国建设出力。

在宴会上的郑洞国没有感到丝毫不适,在毛主席的宴会上也完全看不到所谓的上下级规则,只有毛主席这位前辈对晚辈的关心。

而且整场宴会都没人提起郑洞国降将的身份,也没有讨论所谓的战士,就仅仅像家人聚会一样,这样郑洞国感受到了温暖。

离开宴会之后,郑洞国很开心,他这一生中从未看到心胸如此宽广的人,而他现在看到了,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后来,郑洞国了解到,那天家宴并非毛主席特意给他点烟,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毛主席就有为战友点烟的习惯。

他不由得对家人感慨,国民党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蒋介石每次以家宴的名义,商讨的全是军事,更别谈给部下点烟了。

从此之后,郑洞国一改往日不问世事的态度,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毛主席也让他出任国防军事委员,有着极高的待遇。

原本郑洞国认为以他之前国民党的身份,顶多给他一个副职,没想到毛主席直接让他出任委员,所得工资足以全家开销。

郑洞国自然也懂得感恩,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经常处理公务到深夜,家人都来劝他保重身体。

郑洞国却表示是祖国给了他机会,能让他在后半生为国家做点贡献,多做一点是一点,家人也不再劝导,后来中央让其改正作息时间,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起义之前,一股脑得跟着蒋介石,起义也是被迫进行起义,那么早年的郑洞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954年,毛主席一顿家宴,就让郑洞国明白,蒋介石是注定要失败的。

郑国栋曾是蒋介石得力干将的郑洞国,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郑洞国历来关心国家前途,1924年,当他得知黄埔军校进行公开招生的时候,果断跑去赶考。

但郑洞国的家乡在湖南,那时候常常会遇到军阀交战,道路时常被堵,所以等郑洞国赶到的时候,黄埔军校已经报名结束了。

郑洞国多次来到学校求情,但依旧没有给他报名,当时报名之后还有一场考试,考完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军校学习。

当时郑洞国一个同乡报了两份名,就把多出的名额递给了他,而他也成了黄埔军校独个顶名考试的。

后来,他和同乡都顺利考上,两人所分配的队伍也在一起,这就导致两人都是一个名字,当时的教官仅仅以为就是重名没有追究。

但郑洞国却一直心有不安,于是他主动找到了学校承认了自己的冒名顶替的,学校也并未深究,因为郑洞国也是凭着自己实力考进来的,就他让改回原本的名字。

一年之后,郑洞国跟着部队出去平叛,当时郑洞国的部队来到了一座城,守城的士兵不愿意投降,仍旧负隅顽抗。

郑洞国所在的部队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没办法,上级只能组织敢死队,郑洞国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但他心里也是十分害怕,虽然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敢死队这一去就是九死一生,这天夜晚他甚至连遗言都跟战友交代了。

第二天,部队就发起了总攻,郑洞国这些敢死队要冒着敌人的炮灰赶到城墙下,把攻城梯搭好。

随着进攻号令的吹响,多组敢死队冲了出去,踏出战壕的第一步,郑洞国就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果断向前跑去。

敌人也发现了这支敢死队,急忙架起机枪,想要阻止郑洞国,但为时已晚,郑洞国已经冲到了城墙下,并成功搭好了梯子。

这时,大部队顺势发起进攻成功拿下这座城,郑洞国也因战功而被大力表彰,成为了一个营的党代表。

之后他又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战功也越来越多,官职也越来越高,同时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郑洞国被蒋介石视为嫡系,在军中如鱼得水。

当时郑洞国还真的以为,蒋介石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是带领中国走向强大的领导人,所以这时的他对蒋介石是十分尊重的。

蒋介石也为了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对于黄埔学生,则是大力安抚,也因此俘获了不少的人心。

但从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郑洞国心中就有了一丝动摇,但他仍旧视蒋介石为老师,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后来的抗日战争,郑洞国打得十分英勇,这在国民党军中属于少部分,更多的则是避战保存势力,等到退无可退才和日军打一仗。

但到了解放战争中,郑洞国对蒋介石的信任就开始产生了动摇,他愈加发现蒋介石背离了目标,走向了个人独裁。

那么在解放战争中的郑洞国又是怎样的呢?

1954年,郑洞国参加毛主席家宴后,才知毛主席的领袖魅力有多大。

为何郑洞国会有这这样的认知,而他又是如何从国民党阵营转到我军阵营的呢?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蒋介石在东北的布局依靠的是颇负盛名的杜聿明,但此时的杜聿明身体不好,请求换将。

蒋介石询问谁可以替代,得到三个字——郑洞国。

当时在国民党军中能被杜聿明看重的将领少之又少,而郑洞国就是其中之一,有了杜聿明的推荐,蒋介石就让他全面主持东北军务。

郑洞国一到就抢占了所有的大城市,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但他还是小瞧了我军,多次遭到我军强力攻击,损失惨重。

杜聿明又只得拖着病体来到了东北,一见面就批评了一顿郑洞国,表示自己亲自举荐他,但他就打出这样的战绩。

其实此时的郑洞国心里十分烦闷,虽然他仍旧对蒋介石忠心,但他根本不想打内战,多次指挥都是心不在焉。

但哪怕杜聿明的到来,也没有改变国民党的境况,我军愈发强大,此消彼长,国民党在东北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当时郑洞国率军驻守长春,他建议蒋介石立马让部队到沈阳去,不然就会被我军包围。

但蒋介石不听,等蒋介石后悔的时候,长春已经处在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郑洞国已经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了。

起初郑洞国还想着凭借坚固的工事死守,但不久就被我部队攻破了外围阵地,坚守计划也宣告失败。

于是郑洞国决定破釜沉舟,率军突围,结果与他一起的曾泽生直接带着六十军起义,郑洞国突围计划破产,自己也只得投诚。

此时的郑洞国觉得这样做已经是对不起蒋介石了,于是投诚之后,不愿意在我军中任职,我军也不强求。

郑洞国就这样安稳度过了六年多,直到1954年,毛主席邀请他参加完家宴,他才意识到自己死忠于蒋介石是多么的愚蠢。

郑洞国回想起自己参军的初衷,就是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外国人的欺负,可是蒋介石却为了自己利益,放弃国家利益。

但他在解放后,在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希望,当初刚刚赶跑日本人的时候,郑洞国到了上海。虽然抗战胜利了,但上海依旧腐败,百姓生活贫苦。

郑洞国在解放后又去了一趟上海,这一次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上海,这是他在国民党中所不能看到的。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清明,与他青年时梦想如出一辙,只要这一直发展下去,中国的强盛是指日可待的。

于是在郑洞国晚年,他积投入到祖国的建设,还为台湾省的回归做出极大的努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晚年终于有了精神的归属。”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14

谦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