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能在中国迅速扩张,是因为有汉奸的泄密原因。
1940年,一个汉奸突然出现,泄露我军大量信息,因此八路军全面抓捕,但两次锄奸行动都失败。
聂荣臻将军意识到,让这个汉奸继续活下去,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决定调派后方的王牌特工张勃到军区,专门负责铲除这个大汉奸。
这个汉奸是谁,为何能两次逃脱抓捕?张勃来到之后,又会有什么锦囊妙计,最终能否抓捕成功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正规军如我军外,地方上的群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种是当地的势力,他们大多数独立活动,控制着各自的地盘,其中一部分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日军侵略。
另一种则是汉奸,由于自身力量薄弱,无法对抗日军的压迫,同时觉得我军的条件艰苦,因此投靠日军成为汉奸,反而欺辱国民。
1943年,在晋察冀军区,突然冒出了一个日军副司令,名字叫作杨文凤。
杨文凤堂而皇之为日军效力,对当地居民进行烧杀抢掠,并带领日军对八路军驻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八路军写信劝说杨文凤,但信件寄出后长时间,始终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得知杨文凤坚持要做汉奸,甚至收到信件后,转身就立即交给了日军。
他利用八路军的善意,来表达自己对日军的忠诚,跟随日军残害当地民众,变本加厉地进行破坏。
杨文凤的罪行严重威胁到民众的安全,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并给八路军的抗战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一年秋天,八路军作出决定,坚决铲除杨文凤,并且在得到他的情报后,立即采取行动。
当时杨文凤接到日军的指令,要求他带领二十多名日军,前往乡村检查防御事务。
这些日军穿着相似的服装,甚至都骑着自行车,但八路军了解到杨文凤是个秃顶,这使得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们还得到情报,杨文凤像经常戴着帽子,并在腰间携带了一把手枪。
在确定目标后,冀中军区派遣三个连战士,在目标必经之路上设伏,果然等到了日军到来。
战斗迅速展开,连队迅速集中火力,当场击毙了戴着帽子的目标,成功完成了任务,而日军也被杀得落荒而逃。
但是当帽子被摘下时,八路军意外地发现,被击毙的人并非杨文凤本人。
后来八路军才得知,杨文凤非常狡猾,早已预料到八路军会对他进行刺杀,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他找了一个替身。
每次外出时,替身都会穿上他的衣服走在前面,而他自己则乔装打扮,扮作随从跟在后面。
由于八路军当时情报不多,第一次刺杀行动,只因杀错了替身而失败了。
但八路军并未放弃计划,反而加派人手加大力度,四处侦察寻找杨文凤,进行更密切的监视。
不久之后,八路军得知,保定的日军保安司令计划纳妾,且杨文凤将出席婚礼,因此觉得派遣两个连队,在杨文凤返程途中设伏。
他们埋伏了许久,终于看到目标车辆驶近,这次没有立即开枪杀人,而是迅速射穿了汽车的轮胎。
汽车被迫停下后,八路军发现车上并没有杨文凤,只有几名商人和平民,还有一名抱着大哭孩子的中年男子。
难道杨文凤不在汽车里,或者从其他路线逃跑了?
八路军带着疑惑,最终释放了这些人,直到后来他们才得知,那个抱着孩子的中年男子,其实是杨文凤伪装的。
他通过戴上假发,特意用灰头土脸的装扮,还用孩子来遮掩,种种伪装成功躲过搜查。
八路军两次锄奸行动,都未能成功,这使得杨文凤变得更加谨慎,行动变得难以捉摸,再难以获得准确的情报。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得知这一情况后,对于两次未能除掉杨文凤,感到有些焦虑。
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派人再次彻查杨文凤过去。
杨文凤来自河北省保定市的小县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从未接受过多少教育,却自幼机灵聪明,而且身体健壮。
由于自幼缺乏约束,他常常涉及偷窃、斗殴等不良行为,身边聚集了一群游手好闲之徒。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强大势力很快侵入河北,接连占领保定及其周边的华北重镇。
那时国民党政府刚刚南迁,共产党的影响力才开始渗透,导致城市及周边的混乱,各地兴起了大量的土匪势力。
杨文凤敏锐察觉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因此将经常交往的地痞流氓组织起来,成立了所谓的保安队,实际上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匪帮。
他派人四处打探,搜集了一些枪械,在村中以保安队的名义征收保护费,打算占据山头称霸一方,过些逍遥日子。
与此同时,在杨文凤的邻近村落,也有一群人组成盗匪团伙,他们的首领名叫韩子犹。
当时韩子犹的土匪队伍,实际上只有不到十人,但他为了显得声势浩大,宣称自己拥有一百多名部下。
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他找到了杨文凤,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队伍。
最初杨文凤并不想加入,但考虑到韩子犹声称的庞大队伍,觉得自己无法抗衡,因此不敢明面地拒绝。
杨文凤想过反抗,自己是无所畏惧的亡命之徒,于是带着两颗手榴弹去见韩子犹,却未料到韩子犹更加可怕。
原来韩子犹原本是国民党中的一名连长,但在一场战争中,他的部队溃败逃散,他随后逃至一个小村庄,开始自立为王,成为一名土匪头目。
韩子犹利用武力,成功说服杨文凤加入后,通过抢劫富人、伏击逃兵和收集武器装备,逐步扩大了队伍规模。
1939年,韩子犹的势力声名鹊起,不仅八路军希望将其收编,就连日军也对他们产生了浓厚兴趣。
韩子犹拒绝了八路军,也没有选择投靠日本人,反而坚定地以自己的方式抗日,无论怎样都值得尊敬。
此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韩子犹不愿意为日本人效力,因此派杨文凤与日军去交涉,试图从日军那里获取更多物资。
当日军识破了他的意图后,决定放弃拉拢韩子犹,反而将目标转向了杨文凤。
杨文凤一直对韩子犹感到不满,并受到日军承诺的诱惑,不顾兄弟情义和家国大义,在日军帮助下,除掉了韩子犹。
他收拢了土匪帮派,一起投靠了日军,自此飞黄腾达,甚至获得了日军副司令的称号,开始做无恶不作的汉奸。
知道了杨文凤的经历,聂荣臻在军部办公室深思熟虑后,决定调用张勃这位在后方的王牌特工,彻底铲除汉奸。
张勃出身于清苑县,中学时期就广泛阅读进步书籍,积极参与各种爱国宣传活动。
后来他加入了八路军,在组织中多次执行隐蔽战线任务,如今在保定从事地下工作,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宝贵情报。
张勃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还有畅通的地下网络,而且善于从细节发现人物伪装。
1944年,张勃不懈的侦查工作终于有成果,获得了极为精确的情报,确切掌握到杨文凤的行踪。
根据情报,杨文凤很快与县长一起,带领一百多名日军,前往陶口参加会议,这来回得需要四天时间。
张勃获得了他们的行进路线图,我军进行详细的战略部署,必须成功清除杨文凤。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冀中军区制定详细的部署,首先是派出两百多名战士,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埋伏。
同时派遣县区大队,埋伏在另一个村子附近,负责保护后方并切断敌军退路,而另一个部队则担任主要攻击任务。
在周密的计划下,三个部队协同作战,成功破坏了敌人的卡车,阻断了杨文凤的逃跑路线,并对他的车辆进行了精准打击,击中了车头和车厢。
尽管杨文凤受伤,但在同伴的掩护下,侥幸地躲进道沟里,使用机枪对八路军进行扫射,导致我军九名战士牺牲。
杨文凤仍然想趁机试图逃脱,但在这一关键时刻,车辆突然爆炸并起火。
杨文凤被火焰波及,瞬间倒在地上,全身被火焰吞噬,最终被活活烧死。
八路军第三次锄奸任务,因此宣告彻底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不仅缴获大量枪支和手榴弹,还俘虏了七十多名敌军士兵,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支持和赞扬。
如今再看杨文凤,他从一个小混混起步,最终沦为一名大汉奸,背叛国家和民族,伤害无辜百姓的行为,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此次锄奸行动中,除了英勇作战的战士,特工张勃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迅速准确地追踪到杨文凤的行踪,成为任务成功的功臣。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方志四川.《「抗战胜利纪念日特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下)》.2023-09-03.
【2】十堰网.红色记忆.冀中抗战故事.《徐英、贾桂荣回忆与杨文凤的战斗故事》.2022-6-12.
【3】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党史.《水上神兵雁翎队》.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