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大棚樱桃”味正甜。时下,黄陵县店头镇河腰村的“大棚樱桃”已经成熟,进入销售旺季。这不仅代表着河腰村与黄陵农投合作的“大棚樱桃”即将迎来第一次丰收,也代表着店头镇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快车”上又增添了一枚“新引擎”。
“大棚樱桃”听着新鲜、吃着也新鲜
4月13日,沿着鲜花盛开的乡间小路走进店头镇河腰村樱桃种植大棚,棚内果香四溢,一排排樱桃树整齐划一,和煦的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洒在如红琥珀般的果实上,美得让人心醉。村民苏兰兰正提着篮子穿梭在大棚内采摘樱桃,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种植的樱桃品种有美早、红灯、沙蜜托,不仅果肉饱满、色泽红润,而且汁水丰盈、口感细腻,施的都是农家肥,从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摘下来就能吃。”苏兰兰随手摘下一颗樱桃介绍道。
“好吃!皮薄肉厚,汁水甘甜,吃到口中立刻有生津的感觉,回味悠长。”众人品尝过后不禁连连称赞。
“棚里的每一颗樱桃都倾注了我们果农全部的心血,当然好吃。”村民李学富提着洒水壶从樱桃树林间钻出来,笑着说道,“樱桃树喜欢在微微湿润的土壤中生长,长期干旱会导致结果数量少,果实质量变差,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像照顾自己的孩子般精心呵护,才能结出这饱满香甜的果实”。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樱桃也从“席上珍品”慢慢进入到“寻常百姓家”,成为水果产业中新兴的“朝阳产业”。店头镇河腰村紧跟步伐、抢抓机遇,以固定资产投资入股黄陵农投成立的陕西农家伴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快速发展“大棚樱桃”种植产业,通过科学种植、高效管理、规模运营,成功收获晶莹剔透、水分充足,口感上乘的樱桃,深受消费者喜爱。河腰村也因此盘活了现有大棚资源,并探索出一条“大棚樱桃”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店头镇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棚樱桃”思路先进、科技也先进
“与露天樱桃相比,‘大棚樱桃’既能控温控湿,也能防虫防害,结出的果实质量更优、产量更高,并且能够早上市 30 天左右,鲜果供应期也能从20天延长至2个月,带来的经济收益自然远胜露天樱桃。”黄陵农投公司总经理白晨杨介绍道。
传统种植的樱桃树基本是三月开花,五月成熟,而“大棚樱桃”四月上旬就能够上市,“抢鲜”出现在消费者的“果篮”里,有效规避市场饱和带来的风险,确保果农稳定增收。
“为了保障樱桃质量,我们在大棚里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净化水设备与智能控温系统,可根据棚内所检测到的内外温差、土壤水分、空气湿度自行调节,始终确保温度湿度保持在最适宜樱桃生长的状态。”白晨杨指着设备一一介绍道。
“以前村上就想安装这些设备,减轻果农负担,可奈何资金有限,入股农家伴公司后,马上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公司前后投入100余万元,帮村上的圆了‘科技大棚’梦。”村党支部书记柏建明心满意足地说。樱桃树是向阳果树,最佳生长温度在15—30摄氏度之间,在温暖的环境中长势更好,有了这套设备,即便室外天气乍暖乍寒,也不影响棚内樱桃的生长。
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地发展“大棚樱桃”产业,农家伴公司斥资对河腰村传统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配备了12台自动放风机、1台净化水设备、1套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对放风、控湿、控温等环节都实现了远程管理与智能化操作,实现“云上”种植管理,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让“大棚樱桃”生产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
“大棚樱桃”线下售卖、线上也售卖
金果子银果子,卖出去的才是好果子。随着“大棚樱桃”喜获丰收,销售也成了当务之急。在镇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河腰村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领导、村集体与黄陵农投拧成一股绳,各施所长、齐抓共管,为‘大棚樱桃’打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我们在河腰村积极美化大棚周边环境,致力于打造‘大棚樱桃’生态采摘园,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助推农文旅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双赢。”副镇长、河腰村包村领导张军锋说。
“百尺竿头也要更进一步,我们致力于将‘大棚樱桃’发展成为黄陵继苹果、翡翠梨之后的第三大代表性水果,为打造黄陵知名优果优品供应基地再添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黄陵县民政局局长、河腰村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张翔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越来越追求品质和品牌,为此我们倾心打造了“农家伴”精品品牌,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将樱桃、苹果、翡翠梨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白晨杨说。据悉,农家伴公司在河腰村建成50吨樱桃霜冷库,进一步延长“大棚樱桃”货架期,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购销、仓储、冷链、转运”为一体的集散中心,辐射覆盖全县樱桃种植户,带动果农增收致富。
“樱桃产业是全镇‘三区五基地’特色产业之一,我们将把这一产业作为村民增收致富新途径,不断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将其做大做强。”店头镇党委书记刘晓斌说。
“大棚樱桃”不仅拓宽了村集体、村民的增收渠道,还通过流转河腰村的土地,盘活了村中资金,带动村集体增收。在园中作业的果农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们有了工资、租金、分红等多渠道的收入,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果品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新华网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审核:《廉政法治》编辑部
责编:无墨
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快车”上又增添了一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