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不到24小时,美态度改变,对华鹰派离职,并推迟对华制裁

北斗慧星 2023-05-15 14:11:15

国际环境持续变换,美国也逐渐意识到中美关系不能再继续恶化,要和中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果不其然,前些日子美国高官密切喊话我国,声称要与我国展开谈话,甚至提出来华访问,我国鉴于两国关系最终同意了此次谈话。

让人意外的是,就在谈话之后不到24小时,美国一直反对中国的高官宣布离职,并且美国还暂停了对我国的制裁。

中美展开谈话

前几天,中美两国就当前的国际局势,展开了密切地会晤。这是中美关系持续恶化,陷入长期紧张之后,首次中美双方举行高级别会晤。

根据报道出来的内容,这次中美会晤的谈话长达两天时间,且涉及的对话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中国的核心利益-台湾问题,还有中美关系如何改善,亚太局势,俄乌冲突双方立场等。

这次会晤最长的一次时间足足有8小时,而我方则用“建设性”“实质性”等词语称赞此次会晤的交流。

在会晤之前,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再次重申,美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之后没多久,就爆出中美双方在维也纳展开会晤。

这次会晤的突然性和保密性,表现出中美双方对此次会晤的重视程度。会晤的地点也选得相当巧妙,维也纳是奥地利国家的首都,而奥地利则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家,这也符合中美两国交谈的背景。

具体谈论的内容和结果目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就当前美国的表现来看,还是达成了一定的进展,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距离中美关系完全改善两国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不到24小时美国鹰派离职

就在这次会晤结束不到24小时,美国官方传出信息,一直反对中国的鹰派代表人物-美国副国务卿舍曼正式离职。

舍曼人不出名,但做的事情却被不少人熟知。半岛的朝方就是被她的政策搞得至今发展停滞不前。还有曾经臭名昭著的“伊核协议”她也是幕后推手之一。

如今在拜登执政时期,舍曼也没少在中美关系上做文章,造成中美关系迅速恶化。并且她还声称:美国对华的遏制打压行为是正确的,美国在必要时制裁遏制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行为。甚至称会在必要的时刻彻底击败中国。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话专门进行过回复,表示:美国所谓的竞争合作只是打压中国的障眼法,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更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美国应该摒弃冷战思维,正确看待中国问题。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道路。

美高官利用G7发难

除了鹰派代表离职,中美会谈期间,美国部分反中政客还试图借助七国集团(G7)来批评中国,称:中国采用经济对其他国家进行打压。这简直是“贼喊捉贼”。

我国的政策一直是和平外交,对其他国家向来保持有最大包容。但是美国却多次对我国实体行业和高科技公司进行无端的打压和制裁。

不断加剧破坏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对我国的提醒和警告置若罔闻。我国外交部也对此次G7的批评做出了回应,指出各国都应该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在立场上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而不是以一些小团体的利益为先。

中美双方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体,更应该合作发展,这对世界经济的和平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美借香港挑事

中美会晤当天,美国反中政客还针对我国香港做出了一系列措施。美国国会发表了一份所谓的“报告”,这个报告中提到:美国引用《香港自治法案》对我国参与审理“国安案”的29名香港法官实施制裁。

这严重侵害我国权益,涉及我国内政,事发之后我国外交部驻香港公署立即作出回应,强烈谴责美国的行为。我国发言人特别强调:香港特区参与这一案件的法官恪尽职守,始终坚持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美国一直说自己尊重法治和司法,却多次肆意践踏法律的公正性,干涉他国内政,多次挥舞制裁大棒,嘴脸实属丑恶。

推迟对华制裁,改变态度

据统计自拜登执政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的制裁数量打破了以往所有的记录。

这次的中美会谈后,美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称:为体现美国愿意和中国保持沟通的诚意,将延迟对中国的制裁。

根据路透社采访的四位相关人员称: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将推迟在二月份就决定对中国新制裁,这些制裁包括针对华为的出口管制措施和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技术。

而对他制裁的延迟政策也让美国当局不少人吃惊,美国官员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他们一部分认为应该继续对中国采用高压政策,继续加大制裁力度。另一部分则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应该主动释放善意,缓和中美关系。

这被不少人认为是美国故意释放的烟雾弹,因为美国只是提到推迟制裁行为,并没有说明解除制裁,而且这只是众多美国对 我国实行制裁的一小部分,之前的制裁依旧有效。

总结:

美国“两面三刀”的事情可没少做。我国不得不防,之前美国就多次表明支持“一中原则”,但所行之事却严重背离一中原则。

希望本次中美会谈双方能够达成一定的共识,缓和中美之间的关系,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更希望美国本次会抛下成见,重新审视对华态度,只有展现出足够的诚意,才能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