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上映快一个月了,看哭了一场场观众,获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而且最让人意外和惊喜的是,通过电影影响了政府政策的改革。
《我不是药神》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老奶奶向警察求情的话,“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其实,生活远比剧本更加戏剧化,谁这辈子都要生病。而90后则逐渐在迎来人生中父母第一次大病的高发期。
我说这句话不是要诅咒谁的父母要得病,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身边中,我的一个朋友,92年生的一个标准90后。
在过去的一年中他的足迹包含北京、石家庄、邯郸,不是在旅游和工作,而是在带父亲看病,足迹都是在医院和火车站之间。在一年的时间中他三位父亲一辈的长辈身体都出现了需要进手术室的大小问题。
我想,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渐渐开始担心父母的身体了。
不论男女,很多人心目中父亲都是顶梁柱,永远都是不会让你操心的后盾,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铁人。
直到有一天,铁人倒下了,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一年前他不知道如何在医院缴费
现在他知道医院的所有科室楼层,进门就跟医生点头哈腰
一年前家里大事小事不用他操心
现在他需要一边安慰妈妈,一边在父亲的手术风险通知书上签字
一年前他挣多少花多少追求生活品质
现在他开始存钱,除了正常开支不再乱花钱
一年前他想去大城市实现梦想
现在他在家照顾家人,只怕父亲的病再复发
有次他对我说,如果你经历一次家人住院,你就会“一夜成人”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假药贩子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只有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才能感受到花钱如流水。
我询问过一位父亲在外科病房住了一个月的朋友,有什么感受,他告诉我,每天晚上输完液后是陪床家属打电话最多的时候,因为输完当天药物,就会发一天的账单,如果欠费第二天就会断药,很多家属在这时候会去打电话借钱。
因为外科病人很多都是意外或者突然间住院的病人,所以很多家庭并没有充足的准备,即使是有,五万十万的花费在医院里并不罕见。
他头一次通过最极端的方式,感受到挣钱是多么高尚的一件事情,而钱就是命!
一位在城市中长大的90后前同事,他家境还算殷实,并且父母都有职工保险,但在他父亲得病时,他依旧感受到了90后独有的压力,因为他是独生子女,而且亲戚并不多。
他说在父亲做手术后,一般都是由医生从手术室送至病房,但是从手术推车上把麻醉中的病人挪至病床上需要病人家属自己动手。
而他除了自己和母亲外,能帮忙的只有两位姑姑还有爷爷。没错,身体还算硬朗的爷爷也准备好了搭把手。还好最后在病房的男医生和手术室医生的帮忙下,才把自己的父亲安顿好。
他在千谢万谢医生的时候,感觉到一丝心酸,怕没钱,也怕没人。
除此之外,在父亲生病后,他辞退了工作,母亲也请了长假,轮流照顾手术后的父亲,半个月他和母亲都瘦了。他说从病房出来到家,倒头就睡,吃饭都是路边随便扒两口。
除了对病人吃喝拉撒的照顾外,每日对于亲人病情的担心和得病后亲人起伏的情绪都在消耗一个人的肉体和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最紧要关头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面对父母重病带来的压力,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分身乏术。
90后不敢生病,更不敢让父母生病,怕没钱,更怕没人。但是
“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为一切不好的情况做好准备。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长大就在惊慌到镇定的一瞬间。
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那么一瞬间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