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必须逐利的
由于美国的禁令和中国自产芯片的崛起,那些芯片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盈利大大减少。
堤外损失堤内补,自然也想向其它市场多收一点盈利回来,例如日本市场。
而日本的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差,还想混下去,就只能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进货渠道。
两重夹击之下,日本企业也只好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了。
中国有些芯片已经非常成熟了。
2018年,我们芯片出口金额是5600亿人民币。
2019年,芯片出口金额是7000亿人民币。
2020年,芯片出口金额是8000亿人民币。
2021年,芯片出口金额是9900亿人民币。
2022年,芯片出口金额是10200亿人民币。
2023年,芯片出口金额是9600亿人民币。(主要是美国加息效果显现,全球需求疲软)
2024年前10个月,芯片出口金额是9300亿人民币。按照过去普遍的数字,后两个月大约能出口2000亿以上。所以今年最后的金额应该超过11000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后,大约6年的时间,我们芯片出口金额翻了一倍。
别说是日本人其实全世界都在疯狂的购买我们的芯片!
中国就应该成熟一个推出一个,28纳米,14纳米,7纳米这样推下去。最终把原本属于美国的市场都抢下来,美国的芯片行业发展就难以为继了。因为成熟的稳定的钱美国赚不到了,赚不到了自然就升级缓慢,自然就会逐渐落后!
老实说,28纳米以上的芯片并不算顶尖技术,但在许多工业领域已经足够啦,无论是汽车、家电、工业设备还是通信基站,这些行业对芯片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随着“车联网”和“智能制造”成为趋势,28纳米以上的芯片因稳定性强而被广泛用于这些长期可靠的领域。
日本企业面临的挑战不是芯片“够不够先进”,而是“能不能稳定供上货”。在全球芯片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生产的28纳米以上芯片显得格外重要。它们不仅供应稳定,而且价格有竞争力。所以,在美国制裁的压力下,日本企业仍然选择增加从中国进口的28纳米以上芯片。
不可否认,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曾是全球领先,但在韩中崛起的压力下,市场份额大幅缩水。加上在日本一些尖端制造技术上的劣势,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在采购芯片时,并不是为了政治立场,而是为了确保自己的业务不受影响。他们的供应链策略调整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所以我们也别天真的以为,日本买芯片和日本的政治立场有关,仅仅就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已!
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希望与美国正面冲突,但在实际运营中,它们更看重自身利益和供应链安全。所以,选择从中国进口28纳米以上芯片,其实是用实际行动来规避制裁风险,同时确保生产不受影响。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企业是否能在这种“灰色地带”中继续游走。随着中美科技战的升级,全球芯片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分化。只要是分化,对我们来说就是好事!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有没有那项科技产品,被别人卡住而最后没有突破的?结论是我一项都没有找到,大家可以帮忙找一下。但反例却可以找到很多:从两弹一星、核潜艇、四代机、空间站、航母、弹射器、炭纤维、无人机、光伏。并且有一些反例的反例就是通过不限制使用反而拖慢中国这方面发展的:比如民用客机和电脑操作系统,其实芯片早期也是属于这个范围内的。
芯片只不过是重复,几十年发展的故事罢了。如果还有人对最后的结局看不明白的,建议多看看新中国发展史。
所以说中国的科技及工业制造都是被逼被压迫出来的,中国的现代化国防力量也是被逼被压迫出来的,重压之下,大国的韧性及厚重爆发出来了。
客观
好的,低端占比70%,中国应该吃下!
中国芯片之所以到今天的地步,与网络吹b有很大关系,一会7纳米试验成功,一会28纳米己量产,吹的比天大,为何手机里除华为的自产芯片外,没一个国产手机用华为芯片。
胡编你自己相信么[呲牙笑][呲牙笑][点赞]
把芯片做成白菜价,人民币几块钱一斤!气死山姆大叔!
小日本买回去。改装。
科技产品,除国防重器之外,其它都要卖卖卖,过期就是烂白菜。稀有资源是天造地就之物,渐采渐少,不能轻卖,需珍惜珍藏!
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