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降税了!国常会明确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暂不纳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

慧保天下 2022-09-28 09:34:21

个人养老制度再迎利好!

9月27日,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发展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有利于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提升保障水平。会议决定:

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只是明确了参加个人养老金每年的缴费限额为12000元,并提及“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但对于具体的税优力度并未进行明确。

如今,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享受的税优优惠限额终于得到明确,不过对于保险业界人士而言,该限额本身并没有带来更多惊喜,因为已经运营数年的税延养老险,其税优限额也是12000元/年。

个人养老金制度采取了与税延养老险同样的税优力度,说明就税优空间而言,在个税纳税人群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进一步扩大。

真正令保险业感到惊喜的是“投资收益暂不征税”以及“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两项,目前尚不明确“领取收入”是否包含“投资收益”,但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的下降,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中高收入参保者的意愿。

不过,对于很多目前收入尚未达到5000元个税起征点的人来说,该税优力度或仍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本来就是0缴税,一旦参加个人养老金,在领取期,却面临3%的税负,反而会增加其负担。

个人养老金主动降低领取期税负,该优惠力度会否扩展至税延养老险仍未可知,如果结果是否定的,税延养老险的市场竞争力相较个人养老金将进一步下滑。

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细则逐渐明晰,距离其正式落地又更进一步,对于保险业市场主体而言,纠结也更多了一分。

因为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框架下,保险业将与银行的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基金公司的养老目标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同台竞技,并享受同样的税优力度,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业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差异化定位满足部分消费者需求,个中难度可想而知。

今天的推文,就是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出炉后,保险业竞争环境所进行的深入分析。作者明确指出,“保险行业肯定是可以从个人养老金中分一杯羹的,但这杯羹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保险业,而且取决于其他相关行业”。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很多媒体和机构都对这一消息的解读都比较积极和正面,有的甚至宣称“养老保险新时代”到了。对此,笔者表示谨慎乐观。保险行业肯定是可以从个人养老金中分一杯羹的,但这杯羹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保险业,而且取决于其他相关行业。

01

保险只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选项之一,银行、基金等都在发力养老大赛道

从现状看,国内三支柱发展是很不均衡的,第一支柱独大的问题始终突出:目前,第一支柱占比约为58%、第二支柱为36%、第三支柱占比约为6%。

多支柱始终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第三支柱不完全等同于商业养老保险。

从过去政策演进看(详见《72年养老政策演变全梳理,从“企业社会养老”到“养老靠投资”,险企应把握这5大趋势》),商业养老保险曾经被寄予厚望,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从2009年上海试点开始已经超过10年,但仍然收效甚微;健康险税收优惠从2015年税优型商业健康险试点至今也已经超过5年,但整体发展非常有限。

而从近年的几个政策文件和动作看,中央政府正在从政策工具箱中做更多的尝试。

2021年5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57号),同时配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方案》。通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明确定义了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此种正本清源的行为很明确剑指保险行业长期以来,打着养老旗号开发各种理财型、短期型产品。政策传递的信息是清楚的,即养老保险一定是长期的,理财、短期的事不用你们干了,而没说出来得半句很明显就是,自然有其他人干!

更重要的是,“其他人”已经出现。

基金公司在冲击养老赛道,自2018年8月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发行以来,该类基金快速发展。其采用 FOF 形式运作,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基金等,锁定期一般为1-5年。投资人最短投资期限不低于1年、3年或5年的养老FOF,基金投资于权益资产的比例原则上分别不超过30%、60%、80%。

银行业也不甘示弱,2021年9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就对外公布了《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1年9月15日起,在“四地四家机构”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理财产品以及银行渠道就此明确成为了养老工具箱的选项。

除此之外,银保监会和央行在2022年8月还发布了养老储蓄的试点通知,宣布由国有四大行在5个城市进行试点。和普通储蓄相比,养老储蓄的主要特点是期限较长,普通储蓄最长只有5年期定存,而养老储蓄的期限则是5年起步,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储户在单家试点银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存款本金上限为50万元。该产品利率要略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挂牌利率。

这意味着,不仅短期产品险企难发力,中长期产品也将面料强劲竞争对手,唯有20年以上的真正的长期养老金融产品,才是保险公司占据绝对优势的领域。

不过,公开资料显示,新设立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人民币,发起人共有17家公司,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是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也已经涉足商业养老保险赛道。

当然,保险业也没闲着,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开始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与一般的商业保险产品相比,专属养老保险的缴费形式较为灵活,可以选择一次性缴纳、定期或不定期追加保费,方便投保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养老金的领取期为客户60周岁之后,领取期不少于10年。

更绝的是,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采用“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的设置,与非刚兑的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等,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竞争态势。

即便如此,消费者普及率并不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更简单易懂的银行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面前能否占据优势仍很难说,且保险业还面临的一个困境是,销售成本高企。

02

一切取决于投资收益率:增量逻辑仍然是背后重要推手

个人账户是本次《意见》中重点突出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直以来呼声最高的。个人账户的设立是保证个人养老金不会成为“唐僧肉”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渠道的关键。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这意味着,在该模式下,保险业需要和银行等行业竞争投资收益率,争取资管机会。

实际上,个人养老金改革背后的基本逻辑之一就是“增量逻辑”,因为在从养老金改革进程上看,事实上已经错过了最佳养老金改革的窗口,目前只有引入增量资源才能维持平衡。

经过这么多年资本市场的洗礼,引入增量资源的关键,是能否提供更高回报,而核心就在于效率的比较——谁能提供更高的效率,资源就应该集聚在哪里。

保险行业不妨考量下,自身的效率优势到底有多大,这决定了未来保险行业能分多大一杯羹。

03

统筹的大逻辑很难改变,税收力度需要最高层支持

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强政府周期中,“统筹”还会是大趋势(详见《一个被忽视了的重磅政策:热衷中高端的商业保险如何迎接普惠养老大时代》)。

税收优惠实际是“分层分类”的逻辑,只有部分人能从中受益,但从目前政策的整体走向看,例如银行引入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本质上反映的却是一种统筹逻辑,即集合社会资源到银行,支付设计在后面(退休后),通过拉长周期,起到统筹作用。

在这种“统筹”的逻辑叙事下,加之目前减税降费的趋势,税收优惠的空间最终能有多大,完全取决于最高层的决策支持。

04

保险业分羹个人养老金赛道四大法则:发挥共济功能,降成本、提收益、持有更多实物资源……

1. 充分发挥保险统筹逻辑

比起银行、股市等渠道,保险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共济功能,利用大数定律消除风险;银行、基金等则都是基于个体投入与回报比进行评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对于个体来说是确定的,而保险对于个体的收入是不确定的。这也是保险销售中最大的难点。

从目前政策导向和宏观形势看,发挥统筹逻辑是保险业与其他渠道竞争的根本优势,也就是回归保障。

保险业未来在个人养老方面,迫切需要坐下来仔细筹划下,“真正”的养老保险产品究竟应该怎么卖。过去“挂羊头卖狗肉”的日子注定一去不返。

2. 拼投资:更谨慎,更符合发展潮流

最终,养老保险产品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竞争的其实就是回报率。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比起其他渠道优势目前不大,如何提升投资收益率,可能是保险业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近期某以大康养闻名的寿险公司在行业寒冬逆势扩张,与其说是大康养战略的功劳,不如说是该公司长期以来投资工作闻名行内,支撑了对应的战略。

保险业受监管等要求和期限配置的影响,投资风格比较谨慎,但行业内因为投资不慎引起的风险仍然此起彼伏。在经济整体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更加谨慎,跟随政府导向的投资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3. 技术手段降成本:自身运营成本、客户使用成本

如前文分析,个人养老金究竟流入哪个领域,本质上是效率决定的。因此在提升投资收益率的同时,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同样重要。

保险业整体管理实际目前还是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随着数字化等科技的介入,给降本带来了新的机会。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降低客户使用的成本,提供更便捷、让老百姓更明白的产品,最后也要依靠技术手段。互联网保险的大行其道给以上两个问题都给出了可能的解法。

4. 持有更多实物资源

整体看,在养老行业进行重资产投资的几股力量中,保险业是很重要的一支,某些公司参与养老投资布局也很早。

未来,随着老龄化对于就医、养老、看护等需求的剧增,实物资源会变得更有价值。其他渠道的投资更多的以货币进行回报,而随着世界性放水和通胀问题,货币价值整体在不断贬值。这种情况下,持有更多的实物资源,也是保险业与其他渠道竞争的关键之一。

< END

0 阅读:10

慧保天下

简介:不只有保险新闻,更有保险趋势的慧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