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是战国历史上,最早进行改革的人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在改革之后,还能留下赫赫声名的人物之一。李悝出生于濮阳,正是卫国三都,濮阳自古被称为‘皇丘’,是一块风水极佳之地。李悝曾经拜在子夏的徒弟曾申的门下,早年居于卫国,当了中山大夫,又当了上地的丞相。李悝在魏为官时和秦数次作战,因此对于边疆民情,各国兵马,都有深刻的了解,最后被魏文侯看中,拜入一位贤君门下,才有了“天下大同”之说。因此,由李悝领导的魏国进行了首次的改革,这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历史。
在李悝的变法中,最看重的就是人才,李悝选拔有才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例如西门豹,把邺城作为河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后来他又对吴起另眼相看,组建了一只强大的魏武卒,这才有了后来魏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实行“尽地力”、“善平籴”等方针,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实行丰收年以平价收购,饥年以平价抛售,粮食价格与粮食价格持平。大兴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破除了井田制度,从而使得魏国繁荣昌盛。同时,他还对法律进行了修改,对贵族进行了约束,收集了各个国家的刑法,并编写了一本《法经》,使法律在整个国家都得到了实施。
李悝可谓是春秋时期的最强之才,甚至在春秋时期的所有史书中,他都是排在前列的人物。在春秋时期,诸国并不强大,本来可以让卫国一跃而上的,只是没有留下这么一个好苗子来管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被列为“四大战将”之首的“吴起”,在历史上与“白起”齐名,是个当之无愧的强者。吴起是卫国人,家庭条件很不错。他的家乡离齐国、鲁国都很近,吴起从小就去了鲁国读书,同李悝差不多,师从于曾申,不过,他因为母亲的丧事没有及时回家而被曾申看不起,从此改行从军,并去到了鲁国。吴起到了鲁国颇受欢迎,当时正赶上齐攻鲁,吴起被鲁王看到,想让他带兵,又担心他的夫人是齐女子,不肯相信他,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吴起杀妻乞将的事迹,之后吴起抓住这个时机,一举击溃了齐国兵马,从此声名鹊起。
后来,吴起去了鼎盛时期的魏国,深得魏文侯器重,率领军队屡次战胜秦军,建立了魏武卒,更是凭借着这支军队,创造了阴晋一战的传奇,再后来,吴起与其他诸侯交手,七十六场战斗,六十四场胜利,其余的都是平手,称得上用兵如神。
但是后期,吴起遭到魏武侯的怀疑,他只能逃到了楚国,楚悼王对他另眼相看,任他为楚的大官员,负责楚国的政治变革,吴起也跟随李悝的步伐,开始一系列的政治、军事上的革新。一时之间,楚国的势力壮大起来,向南向北扩大领土,并击败了魏国,把势力延伸至黄河一带,但吴起的改革太过激进,触怒了楚的许多权贵,在楚悼王死后,楚国权贵们对他进行了一番征讨,吴起最终也没有活下去。吴起曾为鲁魏楚三国效力过,文武双全,兵法双绝,他有这样的才华,完全可以带领一国抗衡外敌,而这样的才华却让卫国失去了,真是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