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经济人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韩国在尖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上,已经连续三年败给了中国。
我简单总结了这份报告的核心内容。大致意思是:在2022年的时候,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就已经首次超过了韩国。直到今天,中韩两国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特别是在电气和机械产业,中国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而韩国原本在移动出行和化工产业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消失。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两国在研发投入上有着巨大差距。从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年均增长了18.2%,但韩国仅有5.7%。截止到去年,韩国企业的研发支出只有中国企业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后,该协会呼吁,韩国政府有必要对税收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确保韩国高新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资。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这边,似乎对这个问题也相当的重视。在该报告出炉的前一天,韩国财政部就已经宣布,计划在明年猛砸100亿美元的低利息贷款,为韩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撑腰。
这事怎么看呢?
咱就说啊,韩国这一顿操作看似猛如虎,可真能解决问题吗?韩国人真以为靠砸钱就能把自己的竞争力搞上去吗?这可不见得。
首先,要看到的一点是,给韩国带来如此之大麻烦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的芯片政策。拜登政府这些年力推的《芯片法案》,虽然给了韩国企业到美国建厂的机会,但同时也附加了不少条件,比如技术转移、就业创造,以及强行与中国市场“脱钩”等等。倘若,特朗普上台后,再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那么韩国的高新企业,极有可能再次遭到巨大冲击。因此,韩国政府这次的大规模低息贷款计划,或许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的外部风险,希望能用这种方式,确保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最关键是,中国之所以能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采取的是国家主导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还在政策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相比之下,韩国虽然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在科研生态系统的构建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别看,韩国还有5.7%的研发经费年均增长,但这笔钱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少数大财团手中,这就导致了,韩国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的竞争力和科研水平都非常的弱。
所以,在我看来,韩国妄想用100亿美元,对我们发起反击,不但找错了对手,而且治标不治本。
要我说,韩国人与其琢磨怎么靠砸钱,去抹平中韩目前巨大的竞争力差距,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该对美国人挺起腰杆了。如果不是这些年,尹锡悦政府盲目地听从了美国的“命令”,韩国在尖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根本不会落得今天这般地步。
别忘了,特朗普的归来,预示着韩国又将面临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冲击。届时,恐怕韩国这100亿美元砸下去了,效果还没出来,来自美国的打压就先找上门了。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