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七十大寿,当天,前来贺寿的名人、政要络绎不绝。
蒋介石虽已年逾古稀,却仍精神矍铄、面带喜色地坚持与众人合影、打招呼。
忽然,蒋经国神秘兮兮地捧上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附耳说道:“父亲,这是张先生亲为您挑选的寿礼。”
蒋经国口中的“张先生”,指的就是张学良。
为了表达自己“贺寿"的诚意,张学良特意挑选了一块珍藏数十年、价值连城的瑞士金表,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收到礼物的蒋介石脸色立即沉了下来,片刻之后,他命人给张学良回赠了一张发黄的旧日历和一双女人的绣花鞋。
收到“回礼”的张学良,顿时面如死灰,他的思绪随着这张发黄的日历,又回到了20年前……
01、西安事变,逼蒋抗日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东北,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少帅张学良,坚持奉行“打不还口、骂不还口”的“不抵抗”政策,将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这之后,日本得寸进尺,又试图策划“华北自治”,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终于幡然悔悟,誓要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可此时,他的结义大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却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在打日本人之前,必须先剿灭国内的共产党!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到西安,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发动东北军、西北军进入陕北“剿匪”,否则就要把他们的部队调往福建和安徽。
张学良苦苦相劝道:“如今日本侵扰我中华,我们不去剿他们,却要与自己人战斗,这我做不到,东北军士兵更做不到。我恳请能停止内战,全国统一起来共同抗敌!”
然而,蒋介石根本不为所动,他反而指着张学良的鼻子大骂道:“娘希匹,你这是要违抗军令吗?你现在就是拿把枪,我的‘剿匪’计划也不能变!”
张学良气得青筋暴起,但他又不能真拿把枪,只能摔门而去。
5天后,西安的学生游行请愿,希望蒋介石能放弃剿共计划,一致抗日,丧心病狂的蒋介石竟命令部队,对学生架起机关枪,张学良闻讯立即赶来,他费尽口舌终于拦住了游行的学生,并承诺一定会将请愿书面呈蒋介石。
谁知,二人刚一碰面,还没等张学良开口,蒋介石就轻描淡写地说:“学生闹事你不要管,他们来了我有机关枪。你眼下的任务是‘剿匪’”。
张学良气急,梗着脖子回怼道:“你的机关枪不打日本人,竟打学生?!”
二人又一次不欢而散。
12月11日晚,蒋介石设了一道“鸿门宴”,在宴会上,他公布了国民政府新的军事调动:从即日起,中央军将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进行“剿匪”任务。
这也就意味着,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要让出西安,开往东南。
张学良、杨虎城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便和手下将领商议,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众人一致决定于12月22日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12月22日早上5点,东北军在张学良的授意下,到华清池抓捕蒋介石。
蒋介石听到风声,赶紧跳窗逃走,谁知一不小心伤到了后背和小腿,行动不便的蒋介石只得在一块大石下躲藏起来,但很快,东北军便发现了蒋介石的踪迹,并将他“关押”了起来。
手握“王牌”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立即通电全国,发表“谨遵孙总理遗嘱、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救国主张”。
两周后,在多方代表的斡旋和调解下,蒋介石被迫同意“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同意停止内战,联合中共,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终于得以和平解决。
然而,就在这时,蒋介石却提出要张学良护送自己到南京,众人皆怕此去凶多吉少,但在好友宋子文、宋美龄的担保下,张学良力排众议、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
临行前,张学良亲写了一份手令交给杨虎城,他命令东北军暂由于学忠指挥,听从杨虎城的调令。
临上飞机前,张学良还对副官吕正操开玩笑说:“三日后我必会回来,到时你们要给我接风洗尘!”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吕正操再见到少帅张学良时,已经是55年之后了。
02、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岁月西安事变结束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刚由西安飞抵洛阳,就发表了一则声明——《对张、杨的训词》。
在训词中,蒋介石不仅极力为自己开脱,说“余无论何时都视国家生存高于一切”,还将张学良、杨虎城视为“反动派”,骂他们有“煽动军队乘机构害之祸心”……
12月26日下午,蒋介石的专机刚抵达南京,张学良就被“软禁”了起来。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为了求得蒋介石的谅解,张学良违心写了“认罪书”,将过错全揽在了自己身上。
然而,蒋介石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位小自己14岁的结拜兄弟。
此时的张学良已成了刀上鱼俎,是死是活,全在蒋介石一念之间。
面对这种境况,和张学良一样着急的,还有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蒋介石的爱妻宋美龄、蒋介石的妻舅宋子文等。
宋子文和宋美龄曾信誓旦旦地向张学良保证,“委员长绝不会加害于你”,如今,言犹在耳,蒋介石却食言了。
宋子文气得大骂蒋介石是“政治流氓”,他还威胁蒋介石说:“如果你把张学良枪毙了,我就把你的事情全抖出来。”
于凤至也在同时电告国民政府:”汉卿(张学良)若有不测之事,凤至即将存放于伦敦汇丰银行保险柜中的有关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央及委座给汉卿和东北军的指令、函电全部公诸于世,诉诸国联。”
而宋美龄也频频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在得到蒋介石的肯定答复后,她在次日给于凤至回电说:“汉卿兄事,请仁姊放心,委员长绝对履行诺言,保证汉卿兄之安全。”
在各方的积极斡旋下,蒋介石只得暂时放弃处死张学良的想法,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1936年12月30日,蒋介石将张学良移交军事法庭,军法会审的结果是:“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暴行胁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五年”。
这之后,蒋介石还假模假样地为张学良求情,希望国民政府委员会能批准张学良“戴罪立功、努力自赎”。
1937年1月4日,第二十二次国民政府委员会同意了蒋介石的主张,张学良虽予以特赦,但“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自此,张学良失去了人身自由,过上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
这一年,张学良年仅36岁。
为了防止中共和东北军强行救出张学良,蒋介石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多次转移张学良的关押地。
从1936年到1961年,张学良换了十多个住所,他像提线木偶一样,被蒋介石从南京带到上海,然后带到贵州,再带到重庆,最后带到台湾。
直到1961年,年已60岁的张学良在蒋经国的帮助下,才在台北北投居所安定下来。
其次,在张学良的关押地大力建造防御工事。
张学良每次更换关押地,蒋介石就亲自下令,宪兵队在其居所设高射炮台、掘土挖洞,构筑防御工事。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平心而论,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物质生活还是不错的。
失去自由的张学良,身边不仅有于凤至、赵一荻这样的红颜相伴,而且还能天天吃到从美国进口的橙子、咖啡、面包等,就连张学良生病,请的都是当地最好的医生,蒋介石曾在日记中透露:“每年要用一个步兵团的经费,来满足张学良的生活开销。”
除此之外,张学良曾坐拥东北,本身也“不差钱”,另一方面张学良还拥有像宋子文这样的“土豪盟友”。
但即便生活优渥至此,张学良依然闷闷不乐,在夜深人静时,张学良经常哼唱京剧《四郎探母》中的一句戏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为了早日重获自由,张学良及他的故旧好友没有放过哪怕一丝机会。
张学良被关押后不久,他手下的一位心腹爱将霍守义曾找到蒋介石说:“委员长要我们打仗可以,但必须要保证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安全,否则我不敢保证我的部队不会反你。”
1938年,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趁着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到凤凰山拜访,张学良诚意恳请道:“文白兄这次回去,可不可以给蒋委员长带句话,国家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我想出去带着东北军,到战场上抗日杀敌!”
张治中略显为难地答说:“我看不如汉卿写封信,我回去带给委员长?”
张学良感激不已,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张治中,结果,张学良左等右等,只等到了戴笠捎来的口信:“委员长劝先生好好读书!”
闻听此言,张学良顿时怒不可遏:“读书,读书!偌大个国家,除了这凤凰山,哪里还放得下一张安稳的书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张学良的“十年刑期”眼看也要期满,可蒋介石没有丝毫释放他的意思。
一日,蒋介石向戴笠打听张学良的情况,戴笠答说:“张先生近日总抱怨沅河鱼多,但不好钓。”
蒋介石立即心知肚明:“什么鱼多不好钓!他这是提醒我,放他出来呢!”
很快,蒋介石派人给张学良送去了一根美国进口的钓鱼竿,张学良拿着收缩自如的鱼竿,心中无限失落:“这是让我能屈能伸,继续在这呆下去啊。”
一年后,张学良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1946年,蒋介石迫于压力,在贵阳黔灵公园秘密会见了张学良,他提出只要张学良肯答应三个条件,就还他自由。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一、承认发动西安事变是上了中共的当;
二、交出九一八事变时,国民政府发给他的密电;
三、重获自由后必须出国。
张学良思索再三,他既不想为了自己的自由,将西安事变嫁祸给中共,也不想到国外生活,所以,他最终拒绝了蒋介石的条件。
1949年,蒋介石在离开大陆到台湾前,下令处决了西安事变的另一个主角——杨虎城,在得知他对张学良也起了杀心后,宋美龄赶紧出来解围说:
“西安事变那件事,小家伙(张学良)一不要金钱,二不要地盘,他要的是牺牲。你要对他不利,我立刻离开台湾,把西安的一些事公之于世。”
与此同时,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也在美国为积极营救张学良造势,在国内外压力的逼迫下,蒋介石再一次放弃了处死张学良的想法。
但他对于凤至利用国外媒体向他施压的行为很不满,于是,1964年,蒋介石逼迫张学良解除了与于凤至长达48年的婚姻。
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学良被带到台湾后,为了争取自由,他给蒋介石写了多封《悔过书》和《西安事变自述》,对自己当年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忏悔。
据说,蒋介石看过之后很满意,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1956年10月,眼看就要到蒋介石的七十大寿,一直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赵一荻提醒道:“汉卿,你该给委员长送件礼物去,也好让他明白你的心意,现在是释放你的时候了。”
是啊,张学良已被软禁了20年,他早已超期“服刑”了。
为了赢得蒋介石的欢心,张学良特意拿出了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金表,谁知,蒋介石收了礼物,却不打算办事。
他派人给张学良送去了一本1936年的旧日历和一双女人的绣花鞋。
这意思明摆着:蒋介石没有一天忘了西安事变,他不会原谅张学良,只要他活着,张学良就要像古代的小脚女人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张学良又一次失败了。
然而,他和蒋介石的“斗法”远没有结束。
一次,张学良连日烦闷不已,就将一只装着鸟的鸟笼送给了蒋介石,其意所指,不言而喻。
蒋介石也不含糊,当即命人给张学良送了一个更大的鸟笼,并传话说:“我很爱鸟,你在山上多捉些鸟吧,我有的是笼子。”
自由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正当张学良就要放弃的时候,1975年4月5日,宋美龄带来一个“好消息”:蒋介石走了。
没了蒋介石的束缚,张学良该恢复人身自由了吧?
可他很快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蒋介石临终前,特意交代继任的蒋经国“不可放虎”。
张学良百感交集,此时的他已经74岁了,被软禁了半辈子,早就对蒋家王朝没有了威胁,没想到,蒋介石一直到死还在提防他。
在征得蒋家人的同意后,张学良亲自去祭拜了自己的上司兼“把兄弟”,他的挽联上写了意味深长的16个字: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之后,蒋经国对张学良虽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他还是认真执行了父亲的遗愿,誓将张学良关押到底。
然而,13年后,蒋经国也因病去世,87岁的张学良终于看到了自由的曙光。
03、重获来之不易的自由1990年3月,在各方势力的积极斡旋下,张学良终于等来了来之不易的自由。
此时距离西安事变,已经过去54年了。
张学良也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变成了一个无欲无求的耄耋老人。
被释放后,张学良在一次采访时,无意间说了一句话:“蒋先生(心胸)很窄小,他只为自己。”
一旁的赵一荻赶紧提醒道:“你不要在这讲这种话。”
多年的软禁生活让张学良立即警觉起来,这之后,不管记者怎么旁敲侧击,张学良再也不肯说出有关蒋介石的一个字。
5年后,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正式前往美国夏威夷定居,直到2001年去世。
他死时,享年101岁。
04、总结:在晚年回顾自己这一生时,张学良曾无限感慨地说:“自西安事变后,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为了民族大义,张学良关押了蒋介石14天;为了个人恩怨,蒋介石关押了张学良54年。
蒋介石为什么至死不肯放了张学良?
个人认为,蒋介石对张学良是“又恨又怕”。
他恨张学良不仅违抗了军令,不去“剿匪”,反而以下犯上、劫持了自己,帮了中共一个大忙;
他怕张学良一旦有了二心,凭他在东北军中的权势和威望,会对自己的地位和统治造成极大的威胁。
西安事变,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更改变了人们对张学良的评价。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是热衷女人的纨绔子弟、不发一枪的投降将军。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抛开政党的立场不谈,被“九一八事变”狠狠教训后的张学良,无疑是爱国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张家父子,如果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单这一点,张学良就值得在历史上记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