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豪横推销,未全装苏-57即带技术售予印度。印度欣喜,得偿所愿获对抗歼-20战机机会,似乎梦寐以求之物已近在咫尺。
俄罗斯推出重大优惠,提供苏-57全套技术,无需额外费用即可获取。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向印度推销苏-57战斗机,提案称若印度购买,将获全套生产技术,并在印设立生产线。
此外,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代表向印度承诺,若印度即刻下单,他们将确保今年启动印度制造苏-57战斗机的批量生产。
同时,为促使印度下单,俄罗斯称在印度建苏-57生产线将与苏-30MKI生产线高通用,能节约成本并加速工厂熟悉苏-57生产。
总之,俄罗斯推销代表用尽好言好语,夸大其词,不断描绘美好前景,一连串的承诺接连不断,此乃典型的推销策略。
但印度人即便再富裕且易受骗,多次遭俄罗斯欺骗后也应警觉。他们是否会相信俄罗斯的推销说辞,仍是个疑问。
截至目前,无媒体披露印度对俄推销苏-57的回应。若有好消息,俄媒早已广泛报道。因此,印度是否同意采购,目前答案尚不明朗。
02.苏-57能否赢得印度的青睐,尚存疑问。
印度是俄罗斯最大武器进口国,支撑众多俄罗斯军工单位。双方军贸合作有T-90S坦克、塔尔瓦尔级护卫舰等成功案例,但也不乏不愉快事件。
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俄称免费赠印,仅收改造费。印初以为得便宜,实则陷入俄陷阱:改造费高涨,进度拖延,质量欠佳,成21世纪国际军贸最大“冤大头”交易。
印度空军主力苏-30MKI战机较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可靠,但仍被俄方视为试验品,装载多种不成熟技术,不顾实用与可靠性,90年代订单至2010年左右才解决可靠性问题。
印度因屡次被视作“凯子”,现对俄罗斯武器产生不信任。如T-14坦克、苏-57战机、米-28/卡-52直升机,无论俄方如何宣扬,印度均紧守钱包,拒绝购买。
另一原因是印度追求过度的国产化,致力于自研五代机,故而对引进苏-57战斗机缺乏兴趣。
平心而论,追求国产化有益,但需针对实际情况。印度强行自主研制的阿琼坦克、光辉战机、英萨斯步枪等问题频现,效果远不如直接采购。
最终,印度长期对苏-57无兴趣,致俄罗斯焦急。苏霍伊设计局急需印度订单,因此提供丰厚福利,以图赢得印度合作。
俄罗斯愿提供生产技术,此诚意颇重。然而,其承诺的前景看似难以令人信服,总觉得缺乏实际依据。
首要任务是确保印度生产的苏-57今年能批量制造。但这或需将整个俄罗斯飞机制造厂迁至印度,显然,这仅为不切实际的设想。
苏-30MKI生产线保持高度通用性,这一点俄罗斯所言非虚,其自有的苏-57生产线同样体现了这种高通用性设计。
然而,俄罗斯在印度建立的苏-30MKI设施实为组装线,非生产线。所有零部件均由俄罗斯制造并运至印度组装,甚至铝合金部件也预先切割成形。
因此,印度目前尚未全面掌握苏-30的生产技术,苏-57更无从谈起,通用性等因素对印度而言,实际益处有限。
03.即便印度确实采购苏-57,亦难以与歼-20抗衡。
即便印度采纳俄罗斯优厚条件,选购苏-57,我们亦无需慌张,因苏-57对歼-20构成的威胁相对有限。
苏-57飞机注重机动性,兼具隐身、信息化及雷达能力,配套武器亦强调机动性。简而言之,其设计核心在于全面提升机动性能。
论隐身性能,俄国防部宣布苏-57正面雷达散射截面为0.4平方米,显著逊于歼-20、F-22及F-35(均小于0.01平方米),仅与半隐身的台风、阵风等四代半战机相当。
论雷达技术,苏-57仍采用无源相控阵,其雪豹E雷达在苏-35/苏-57上已为我国所掌握,现有资料显示其性能不及歼-16雷达,更无法与歼-20相比。
论配套武器,我国霹雳-10与霹雳-15两款四代空空导弹已广泛部署,而俄罗斯仍依赖R-73/R-77三代导弹改进。在射程、机动性、抗干扰等性能上,俄导弹均不及霹雳-10/15。
我国第六代战斗机已成功试飞,未来服役后,将对苏-57构成显著优势,实现降维打击。
所以,即便印度与俄罗斯的交易达成,对我国亦无重大威胁。若印度妄图凭采购军备与我国抗衡,我国终将让其认识到此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