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称国家欠他3万亿,这笔钱最终还了吗

晖历史两万 2024-09-26 04:01:36

声 明 : 本 文 内 容 均 引 用 权 威 资 料 结 合 个 人 观 点 进 行 撰 写 , 文 末 已 标 注 文 献 来 源 及 截 图 , 请 知 悉 。

广东老人修缮祖屋,意外发现67年前的借条,计算之后竟价值3万亿!

这件事发生在2011年的广东,江门市蓬江区大井头村的73岁老人梁诗伟,最近十分忧愁。前阵子他在老家修缮祖屋,意外在屋顶上发现一张借条。那是屋顶上挖空的一个墩子,砖块下面藏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盒子里面有一个羊皮钱包,钱包里藏着一张借条,赫然记录着被借走的大量钱财物资:

共计白米38石70斤,5000元大洋加上一两重量的金条8支。被借物资的人名叫鸿文三姐,立下借条的则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的李兆培。写下借条的时间是民国33年,也就是1944年12月29日。

李兆培在借条上写明,这些物资将在抗战胜利后,由当地的县政府偿还。并且建议将鸿文三姐当做革命家庭看待,保护及照顾鸿文三姐的后人。鸿文三姐究竟是谁?这张借条又跟梁诗伟老人有什么关系呢?

这要从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说起,梁鸿文是当地有名的大富豪。梁鸿文十几岁时,被拐到了美国做劳工修铁路,顺便就在那边安了家,一待就是58年。期间机缘巧合之下,梁鸿文在美国发了大财。

梁鸿文70多岁人到晚年,对家乡愈发思念希望落叶归根,便带着所有家产,回到了老家江门市大井头村。他用财产买了房子购置了地皮,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期间梁鸿文还连娶6房姨太太,一时间羡煞旁人。

梁鸿文最喜欢的,是第三房姨太太鸿文三姐。她为人很有能力,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对梁家生意上很有帮助。尤其是大姨太和二姨太相继早逝,鸿文三姐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梁诗伟老人的亲妈是六姨太,可他出生没几天,就让鸿文三姐带着了。

所以鸿文三姐对梁诗伟来说,不是亲妈胜似亲妈。鸿文三姐不识字,却每天陪伴着梁诗伟写作业,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厚。从鸿文三姐在家里的地位,以及梁家的家产来看,她确实是有能力做主借出物资,梁家财力雄厚也确实有实力借出这么多东西。

梁鸿文生梁诗伟的时候已经80岁,83岁时已经去世,此后鸿文三姐就当家,掌管着梁家的大小事务。在梁诗伟的记忆中,梁家当年确实很有钱,但因为年幼也记不得有钱到什么地步。

当年二姨太女儿梁月娇的经历,更加印证了那张借条的真实性。梁月娇当年是游击队战士,一次她带着十几个战士回家,向鸿文三姐求助,说这些同志已经好多天没吃饭了。那是民国33年,6岁的梁诗伟亲自给堂姐开的门。

鸿文三姐为战士们煮饭饱餐一顿,听梁月娇说队伍里还有很多同志没饭吃,鸿文三姐就大手一挥,决定把家里春天收的米全部拿出。

广东老人偶然发现67年前的借条,搞财务的专业人士计算,总计应偿还3万亿!

这是梁诗伟老人在家里发现的第二张借条,因为数额巨大暂时陷入僵持阶段。

而第一张借条,梁诗伟老人已经找到当地民政部门兑现。1944年堂姐梁月娇带着游击队战士,从两家拿走白米60斤。队伍里的战士遵守八项注意,坚持要写下借条日后偿还。借条上写明从大井头村鸿文三姐处,借走白米60斤,抗战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以每年增加一倍的利息偿还,写下借条的是第三中队的中队长李兆培。

梁诗伟起初已经忘记这张借条的存在,但他有个朋友是研究民间文史的,提到过抗战时期梁家借钱借粮食给过游击队,这也勾起了梁诗伟年幼时期的记忆。为了证明家里支持过抗战,梁诗伟老人于2009年12月12日,从家里找到这一张借条。

60斤白米每年翻倍偿还,如果按照复利计算,那是全世界的粮食都不够还的。当年的游击队长并不懂数学,也想不到借条会在65年后才找出。只能说当年的战士都有铁的纪律,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哪怕迫不得已有困难要借东西,也会给群众写下借条。

梁诗伟找到了当地市政府,领导要求民政局给出借条偿还方案。经过漫长的鉴定和沟通,民政局于2010年12月28日做出了3条举措,第一是奖励2万元用来肯定鸿文三姐对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第二是鉴于鸿文三姐已经去世,这笔奖励由梁诗伟代领。第三是梁诗伟目前的生活困难,需要按照救济救助的途径解决,并且此后不得再以借条为理由提出其他要求。

好巧不巧的是,在第一张借条妥善处理后的第二天,梁诗伟修缮老家祖屋,发现了屋顶上存放的第二张借条。同样是1944年写下的,同样是新鹤游击队三中队队长李兆培写的。

只是这次借条的内容吓了所有人一跳,上面写下的物资哪怕在如今看来,都是一个离谱的天文数字。3870斤大米加上5000元大洋以及8根金条。时隔67年的通货膨胀,连本带利算下来已经需要偿还3万亿人民币,这已经超过当年大多数省份一年的总GDP。

哪怕按照1944年的物价来算,这些物资也超过500万元!这时有人开始怀疑,第二张借条是否属实呢?第一张借条才60斤大米,第二张就蹦到3870斤,更别说那么多大洋和金条了。梁诗伟小时候,确实多次在家里见过游击队战士。

当时棠下是日军占领区,战士们来借物资也是秘密进行,时间不定有时候是大半夜。并且第二张借条上的物资,是多次累计借走,而不是一次性这么多。尤其堂姐梁月娇也是游击队的一员,成为第二张借条真实性的一大证据。

最终这3万亿的借条该怎么偿还呢?

广东老人偶然发现67年前的借条,专业人士算出连本带利应偿还3万亿!

这时有人质疑这张借条的真实性了,既然是当年游击队向鸿文三姐借的粮食财务,为什么鸿文三姐不在抗战胜利后,找当地政府偿还呢?

况且在5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特意展开一些活动,对军队和地方政权在抗战期间,借人民群众的物资进行结算,证明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养育之恩没齿难忘。当初这些借条是以国债的形式对待了,但统一处理这些债务,鸿文三姐并没有赶上,她也没敢去当地要求偿还。

1952年的土改运动,鸿文三姐作为地主被批斗了,没过多久便过世。

鸿文三姐去世后,梁家的辉煌一夜间覆灭,梁诗伟经历了贫富的大起大落。因为没钱读书,他只能到广州去找亲戚资助,才得以顺利读完高中。当初梁家是地主,又怎么敢拿借条去兑现呢?梁诗伟很为母亲鸣不平,他认为母亲是是救济游击队的英雄,发誓为母亲正名!

90岁的抗日老战士简惠仙,也证实当年游击队,确实向鸿文三姐借了很多东西,几乎是有求必应,粮食钱和金条都无私借出。

简惠仙老英雄也认识写下借条的李兆培,1939年日本人侵占江门,侨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抗日游击队,简惠仙的丈夫廖健是三中队指导员,李兆培是三中队的队长。

当时的梁氏祠堂,如今也成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宣传展板上有许多抗战时期的照片,简惠仙一眼认出,照片中那个矮矮胖胖的男人就是李兆培。如果能找到李兆培,就能更加证实那张借条的真实性。

只可惜记者来到李兆培的老家,并没有找到他,只听说抗战结束后李兆培就离开,此后没有回来过,后人的去向也不知所踪。有社科院的工作人员认为,抗战期间很多老百姓贡献了财务甚至生命,这些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人认为这借条不光要还,还要大张旗鼓地还!

如今73岁的梁诗伟,住在江门市政府斜对面的旧楼里,是附近出了名的贫困户。她的姐姐梁贤孝已经90岁,是鸿文三姐的亲生女儿。她肯定了借条的真实性,对于那段过往,只说了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因为梁贤孝年事已高,便委托儿子代为处理这件事。至于这张借条要讨回多少钱,并不像报纸上说的32471亿那么多,两家人用不了所以不会漫天要价,但需要当地部门对这件事给个说法。

有人建议把借条作为革命文物,好好保护起来,能体现军民鱼水情。2011年11月4日下午,梁诗伟和外甥带着借条,来到蓬江区民政局。在媒体和记者的见证下,把借条交给工作人员进行鉴定。

工作人员需要花一段时间鉴定真伪,再对这件事做出进一步回应。相信有关部门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为鸿文三姐正名,同时给梁家后人应有的补偿。

信息来源:《围观》

https://www.ixigua.com/7014499272997470734?logTag=770c13614c7425757214

0 阅读:33

晖历史两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