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闯下大祸?希拉里表态,美防长或被罢免,美代表替中方发声

恒南情情 2025-03-30 04:00:53

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

近期,特朗普试图调停俄乌局势,本想着大展身手,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和平使者”,可没成想,一系列事件如同连环炸弹般接连爆发,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暴眼中心。

泄密事件的余波未平,关闭教育部又惹得众怒,“制裁大棒”更是让美国各界怨声载道。这些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让特朗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泄密风波,后院起火

美国《大西洋月刊》主编杰戈德堡,被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拉入胡塞武装的作战群聊之中。

进群后,他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群成员里竟然有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海格塞思等18名白宫要员,这阵容堪称豪华,却也让人胆战心惊。

接下来的几天,群里讨论的内容更是让他心跳加速,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的作战计划细节,包括攻击目标、顺序以及部署的武器等,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群聊中。

想象一下,如此机密的军事计划,本应在绝密的环境中讨论,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失误,被一个媒体人尽收眼底,这是何等的荒唐!消息一经曝光,整个美国都炸了锅,特朗普政府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特朗普得知此事后,第一反应是懵,然后迅速和这事划清界限,声称自己“一无所知”。

可这种“甩锅”行为,显然无法平息众怒。他一边为手下开脱,说这不是什么大事,相关人员无需道歉,一边又试图把事情大事化小,可他低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也小瞧了对手的决心。

民主党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发动攻势,要求涉事官员前往参议院接受质询,还要求海格塞思等多名白宫官员主动辞职,否则就动用国会的力量罢免他们。

希拉里亦不甘示弱,公然站出来指责特朗普政府视美国军事安全与机密为儿戏,并且呼吁展开调查。

她这一发声,无疑是在特朗普的伤口上撒盐,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更加剑拔弩张。特朗普和希拉里这对老冤家,多年来的恩怨情仇再次被点燃,在政治舞台上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

欧洲方面亦按捺不住了。获悉美国高官于群聊中提及欲让欧洲为美国空袭也门买单一事,英法德等国相继表达不满。欧洲一直是美国的盟友,可这次美国的做法,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冤大头。

欧洲各国开始郑重对待美方官员言论,甚至发布群聊内容嘲讽美国,这无疑于在国际舞台上给美国一记清脆而响亮的耳光。

美欧关系本就因为各种利益冲突而暗流涌动,这次泄密事件,更是让他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西方阵营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在这场泄密风波中,特朗普政府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内部的政治对手借机发难,外部的盟友也开始离心离德,特朗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这,仅仅只是他麻烦的开始。

特朗普的违宪争议

特朗普在政治棋盘上的每一步棋,都像是在走钢丝,而他下令关闭教育部这一着棋,无疑是踩在了最锋利的刀刃上。

当地时间3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教育部的关闭,将教育管理权力下放至各州。这一命令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惊涛骇浪。

特朗普为何对教育部如此“深恶痛绝”?

从政治角度而言,他觉得教育部推行的多元化、公平与包容议程以及所倡导的“觉醒”文化,灌输了种族、跨性别、激进左翼等自由派理念,这与美国传统价值观相悖。关闭教育部,乃是他兑现竞选承诺的关键之举,其目的在于稳固保守派选民的支持。

而且特朗普认为教育部开支浩繁却收效甚微,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自1979年教育部成立起,已耗费超3万亿美元,然而学生成绩并无显著提高,美国纳税人的投资仿若付诸东流。

他坚信教育事务应由各州和地方自行管理,联邦政府的过多干预并未提升美国教育水平,反而束缚了教育的灵活性。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决策,遭受了来自各方的强烈抵制。

美国教师工会与美国民权组织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率先行动,于3月24日针对特朗普下令关闭教育部一事提起诉讼。

在反对者眼中,教育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保障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旦关闭教育部,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教育公平受损、公共教育质量下滑等问题会纷至沓来,贫困地区与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会遭受严重冲击。

这起诉讼,只是特朗普面临的众多司法纠纷中的冰山一角。自他上台以来,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强硬的移民政策、大规模“裁员节流”等,都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质疑,乃至诉讼挑战。据彭博新闻社梳理,特朗普政府成为被告的国内诉讼已超过150起。

这些诉讼,就像一把把悬在特朗普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致命一击。

特朗普面临的司法纠纷,不仅是法律层面的挑战,更是政治层面的危机。每一场诉讼,都是对他执政能力和决策正确性的质疑,都可能削弱他在民众心中的支持率。

而民主党,也绝不会放过这些机会,他们会趁机向特朗普展开施压,甚至不排除发起弹劾。特朗普就像一个在荆棘丛中奔跑的人,每走一步,都要承受被刺伤的痛苦,而前方的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政府似乎对“制裁大棒”情有独钟,总是妄图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听证会,针对拟对进美港口的中方船只收费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美国海运、农业、出口等多个行业的代表纷纷站出来发声,他们的态度十分坚决,一致警告特朗普政府,这一举措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

美国最大国际海运公司SeaboardMarine的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冈萨雷斯于听证会上直陈:“若振兴美国造船业之举不慎摧毁本土航运企业,这无疑有违国家利益。”

美国航运协会首席执行官凯西·梅特卡夫同样指出,“航运时替换中国船舶绝非易事,就像让一个人即刻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谈何容易?”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海运业,美国的农业和出口行业同样叫苦不迭。美国一些农业出口商无奈地表示,由于这项政策带来的前景不明朗,他们现在已经难以预订5月之后的运力,这就像农民看着成熟的庄稼,却找不到运输的车辆,心急如焚。

煤炭行业代表也提出,拟议中的新费用将进一步阻碍他们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美国煤炭原本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份额,可这一政策无疑是给他们的出口之路设置了重重障碍。

美国大豆协会董事会成员迈克·科恩急切呼吁:“期望你们在推动国内造船业发展之际,务必确保不以牺牲农民的市场准入为代价。”农民们辛苦种植的大豆,可能因为这项政策而无法顺利出口,这让他们的心血付诸东流。

这些行业代表们的反对,并非是毫无根据的情绪化表达,而是基于对现实利益的深刻考量。中美贸易之间的联系,早已紧密得如同交织在一起的树根,错综复杂且不可或缺。

一旦特朗普的“制裁大棒”落下,触发“脱钩断链”的可怕一幕,那产生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美国相关产业会面临诸多严峻问题,诸如原材料供应短缺、市场份额缩减、成本急剧攀升等一系列状况。

从供应链视角审视,中国于全球制造业与贸易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诸多美国企业仰仗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维系自身运营。如果切断与中国的联系,这些企业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寻找新的供应商,而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

特朗普政府并非首次挥舞“制裁大棒”。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起制裁行动,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包括欧盟27国在内的全球多国的强烈不满。

各国纷纷表示,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欧盟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对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进行反制。

这一来一回的贸易对抗,让美国的相关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出口量大幅下降,企业订单减少,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而美国消费者也未能幸免,由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他们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日常用品,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结语

特朗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四面楚歌”,把美国带入了一个内外交困的危险境地。

当下,特朗普政府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坚持错误的政策,在“引发众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及时反思,调整政策,以更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处理国内外事务?这不仅关乎特朗普的个人政治命运,更与美国的未来走向息息相关。

美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政府,一个能够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政府。期望特朗普政府能早日洞悉此点,作出正确抉择。也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一起探讨美国的未来之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