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边制裁中企,边访华示好,中国用22条法令,给特朗普上了一课

恒南情情 2025-03-27 07:58:35

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

近段时间,美国一方面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另一方面却派遣亲信访问中国,似乎在寻求缓和紧张关系。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然宣称,将对中国一家炼油厂和石油码头公司予以制裁,缘由是这两家企业购置了伊朗石油,间接冲击美国对伊朗的封锁之举。

这一招似乎充满了美国“老套路”的味道:制裁、关税,打压中国经济。

特朗普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关税政策并没有如他预期那样带来经济利益,反而让美国经济面临风险。

他派出参议员戴恩斯访问中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化解贸易战的压力。

可中方并没有给特朗普“面子”,而是直接用精准的法律反制,给了美国一记沉重的“回旋镖”。

为什么中方如此果断地采取反制措施?美国的策略究竟是“聪明”还是“冒险”?

美国制裁老套路

美国再次祭出制裁大棒,针对中国企业采取了“长臂管辖”的手段,特别是针对伊朗石油的购买和中伊合作展开了攻击。

美国的这一做法,实非新鲜之举。

制裁中国企业,试图限制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显然是在围堵伊朗在中东的战略空间。

我们知道,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对手,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之一,与伊朗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去年,中国和伊朗签订了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其中伊朗每天150万桶石油的出口量中,有近一半都流向中国。

这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美国此举,看似是对两家企业的打压,实则是在试探中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的底线。

美国企图通过制裁来切断中伊之间的合作,限制中国的能源供应,以此削弱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网友评论:“美国的制裁根本就是在玩‘切香肠战术’,它们不敢直接对中国全面开火,只能通过一刀一刀的方式测试我们的底线。”

中国对于这一系列的制裁措施早已做好了准备。

我国政府立场明确,坚决反对美国“长臂管辖”的行为,并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干预中伊合作,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制。

此前中国多次重申,不管美国采取何种手段,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

正如中方所说:“你可以打,我们就奉陪到底!”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关税政策成为了他对外施压的重要手段。

他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让美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占据上风,力图带回更多制造业。

但事实却出乎意料。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没有带来预期中的经济回报,反而让美国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局面。

特别是“美股七巨头”的市值在短短的时间里蒸发了超过2.7万亿美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直接冲击了美国企业的利润,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

不仅如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并没有有效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让两国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张。

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特朗普的政策是否能够真正提升美国的经济实力。

网友评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反而是在摧毁美国的制造业基础,严重拖慢了经济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显然开始感到焦虑。他意识到,单靠制裁和关税政策,可能无法取得最终胜利。

特朗普派出了亲信,参议员戴恩斯,访华尝试缓和两国关系。

戴恩斯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特朗普也表示,美国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潜在战争”,甚至在加税问题上表示愿意进行谈判。

中方的精准反制

中方并没有被美国的外交姿态所迷惑,而是直接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应。

就在戴恩斯访问中国的第二天,中国果断宣布正式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细则,公布了包括22条具体规定在内的一系列反制措施。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美国制裁政策的有力回应,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应对外部压力方面的法律准备已趋于完善和成熟。

《反外国制裁法》自2021年通过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但这一细则的公布,正式标志着中国在面对外部制裁时,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化、法律化的反制机制。

这22条具体措施涵盖了从经济到科技、从企业到个人的多个层面,直接针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制裁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细则中不仅完善了反制措施的执行流程,还加强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得反制措施能够更迅速、更有力地落地。

这次的《反外国制裁法》细则,特别强调了“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某些外国实体或个人采取与中国利益相冲突的制裁行为,那么中国不仅可以依法采取反制,还可以通过冻结其在中国的资产、限制其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在必要时对其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

这种“精准打击”显然是针对美国一贯采用的“长臂管辖”策略,表明中国不仅有能力应对外部压力,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将对方的制裁变成“回旋镖”。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定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特别是在中美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背景下,这一系列措施为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不仅能保护本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还能对外部干涉行为进行有力反击。

这种反制手段的出台,显然表明了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不再是软弱可欺的角色,而是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反击能力。

可以说,中国此次发布的《反外国制裁法》细则,是在与美国博弈过程中,进一步彰显了战略定力与法律智慧。

美国一度以为自己能够通过制裁、关税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然而这一新法细则的出台,无疑让美国原本的制裁策略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中美博弈将不再仅仅依赖单一的经济手段,而是需要更加复杂和高效的战略配合。

结语

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竞争,而是一场关于战略定力与智慧的较量。

美国的制裁和关税政策,无论是针对中国企业,还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和局势,都未能撼动中国的坚定立场。

反而,中方的“反制裁法”让美国的“长臂管辖”陷入了困境。

如今,特朗普的手中似乎只剩下虚张声势的工具,而中国则凭借坚实的法律盾牌,准备应对一切挑战。

美国曾试图通过制裁与关税“逼迫”中国屈服,但这一策略的效果却越来越小,反而让中国展现出了更强的反制能力。

未来的国际关系中,不再是单一的制裁手段能够决定胜负,而是看谁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保持足够的耐心与战略眼光。

你怎么看待中美之间的“反制裁战”?中国的反应是否给了美国一个深刻的教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