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研究基于开普勒望远镜的数据,估算银河系内类地行星的数量,在15万个恒星系里发现了200多颗系外行星,确认超4300颗,基本上每颗恒星就有一颗带着类地行星。

银河系1000亿颗恒星里,有约40亿颗类太阳恒星,所以保守计算,至少3亿颗类地行星,平均每5颗类太阳恒星有1颗。
太阳系附近就有好几个潜在的外星世界,比邻星b距地球4.24光年,银河系最近的系外行星,质量1.3倍于地球,绕红矮星运行,11.2天转一圈,位于宜居带,但红矮星耀斑强烈,可能破坏大气,降低宜居性。

L 98-59系统位于35光年外,也是红矮星,轨道附近有4到5颗岩石行星,其中L 98-59f,2.56倍地球质量,在宜居带,可能有液态水。
Wolf 1069 b距离地球31光年,1.26倍地球质量,绕红矮星运行,公转周期15.6天,位于宜居带内,可能是岩石行星,但潮汐锁定可能导致极端气候。

以上这些行星虽在宜居带,但光有液态水不等于宜居,因为红矮星的宜居带狭窄,行星易被潮汐锁定或辐射摧毁。
所谓的3亿个地球,更像是噱头,虽然这个数字肯定是被小视了,但目前的观测技术,已经确定的超级地球也就是几十颗而已,2023年《自然》杂志指出,类地行星的大气分析才是确定其宜居性的主要手段,不久前韦伯望远镜就发现了124光年外的K2-18b的大气层里,有水蒸气和二甲基硫,暗示了生命的存在。

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估算,银河系有110亿颗类地行星绕G型星,400亿绕红矮星,种种迹象都表明地球符合平庸原理,即生命在宇宙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缺少的只是从生命变成文明的机会。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韦伯望远镜虽然能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但仅限于凌日时期,如果系外行星本身很暗淡,也就无能为力了,未来的宜居世界天文台,将在10年后建成,主要是锁定类地行星,寻找生物标记,但也仅限于此而已。

因为不论是20光年还是2光年,都不是目前的技术能碰瓷的,人类文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困在太阳系,对其它的星球只有看看的份儿,踏踏实实改造月球和火星才是更务实的工程。

NASA的TESS望远镜至今已发现2500颗候选行星,欧空局的ARIEL望远镜2029发射,将分析1000颗系外行星大气,2025年《科学》杂志预测,10年内或确认20光年内类地行星的宜居性,5年内关于K2-18b上的生物信号就能做出定论,彻底终结外星生命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