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以她的勇气和毅力,为我们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她的努力下,这段被掩埋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让世界得以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
童年的时候,张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在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面对如此惨痛的历史,张纯如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她不畏艰难,不怕威胁,坚持追寻真相。她的行动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也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张纯如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记忆,她告诉世人: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漫长而凄惨的,而没有哪几次劫难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张纯如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幸存者,收集了大量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她将这些证据整理成书,以《南京暴行》为名出版。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反响。它不仅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也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还有一份珍贵的史料《魏特琳日记》
魏特琳女士
20世纪30年代,明妮·魏特琳女士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和教育系主任,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她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以及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由于保护了大量南京妇女免遭日本侵略军的蹂躏,魏特琳女士一直为南京市民所铭记,也是纯如最为崇拜的人。不过,这些日记却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
纯如虽然走了,但她发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与《南京大屠杀》一道,成为向世界人民昭示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铁证。
约翰拉贝先生和珍妮魏特琳女士真诚的在中国人民最危难的时刻帮助过中国人民,他们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下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让今天的人们更直观的面对曾经惨痛的经历,希望往后的中国人永远记住他们。
约翰拉贝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他在评价《南京暴行》一书时就说,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只知道纳粹屠杀犹太人,不知道侵华日军在二战中曾经疯狂地屠杀中国人,国际舆论只谴责纳粹在二战中的暴行,很少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暴行。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二战胜利以来的几十年光阴中,在西方主流社会中有关日军侵华史实的宣传太少,声音太弱。而此时有这么一个柔弱女子愿意站出来,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
在《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书成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张纯如
张纯如在后来的日子继续为世人揭示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她又开始准备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接触到的残酷史实又一次触发她的病痛,引发了她的忧郁病症,而且张纯如还患有偏头痛,这是忧郁症的表征,巨大的病痛揪割着她,她的忧郁症不断加深。
2003年7月张纯如在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时,曾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张纯如的先生道格拉斯于2004年11月9日清晨5时30分向警方报案称张纯如已失踪。道格拉斯对警方说,他最后一次见到妻子是在当天凌晨2时。张纯如在给家人的遗言中说,希望他们记住她患病以前的样子:全心投入生活,献身她的事业、写作和家庭。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后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谈及张纯如的陨落,世人初闻,多以为那是心灵不堪重负于日军暴行之揭露,抑郁成疾,终至自我解脱的悲歌。然而,十九载春秋后,一封遗书如晨曦穿透迷雾,揭示了更为沉重的真相——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和恐吓,如暗夜中的毒蛇,对她展开了无尽的攻击,将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她,本是以笔为剑的勇士,却长期遭受着无形的利刃切割,每一声恐吓都似寒风刺骨,直抵心田。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阴暗的爪牙,竟以她儿子为威胁对象,企图扼住她揭露真相的喉咙。
这份母爱与正义的双重重压,让她在漫漫长夜中挣扎,既无法预见未来无尽的苦难,亦无力为家人筑起铜墙铁壁,守护安宁。
张纯如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的重任。张纯如并没有被这段历史所压垮,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她认为,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的历史,是全人类都应该铭记的悲痛事件。因此,她不仅在书中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还将这本书翻译成多种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张纯如的勇气和坚定感染了无数人,包括我。她的作品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悲痛,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我相信,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只有了解真相,才能更好地前行。
张纯如用生命揭露日军暴行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坚韧和追求真相的故事。她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历史时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视和平,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张纯如女士为我们揭示了这段历史真相的努力和付出。她的勇气和毅力将永远被铭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纪念张纯如先生,精神永存。
作为一个中国人向张先生致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