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份简历扎堆,刷新00后背负的求职修罗场

你丫尼亚 2025-04-25 10:47:48

清明假期期间,一则爆炸性新闻席卷社交媒体——中核集团校招累计收到近120万份简历!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国企招聘的历史记录,更将"00后遭遇时代红利消退"的集体困境赤裸裸地摊开在公众面前。

在这场堪称"求职修罗场"的竞争中,约2000个岗位、5000-6000个录用名额与120万份简历的对比,仿佛一柄利刃,刺穿了当代年轻人对"稳定"的渴望与现实的残酷。

如果将每份简历视为一页A4纸,120万份叠加起来高度可达120米,相当于40层摩天大楼。这一视觉化比喻瞬间引发共鸣,当代年轻人求职内卷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化为一座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简历高塔"。

中核集团作为能源领域的"国字头"巨头,以高稳定性、优渥待遇和体制内光环,成为经济下行期毕业生眼中的"诺亚方舟"。但录用比例不足0.5%,意味着每200人中仅有1人能脱颖而出,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公务员考试。

这一现象背后,是"00后"一代独特的时代烙印:他们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却踏入职场时遭遇产业结构调整、疫情后遗症与智能时代的三重夹击。

据官方数据,2024年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1179万,而在就业压力下,部分地区已试点"青年就业困难帮扶政策"。

中核集团的招聘如同一个缩影——当互联网大厂裁员潮蔓延、中小企业生存艰难,"体制内"成为唯一看似安全的避风港。有网友自嘲:"父母那代'下海'是冒险,我们这代'上岸'才是冒险。"

这次中核集团此次校招重点覆盖14所顶尖高校,但简历中不乏常春藤名校生与博士的身影。当清北学子竞逐一线城市国企基础岗位时,"学历通胀"已从预警变为现实。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38万,硕士招生规模达120万,但就业市场对硕士学历的起薪增幅已连续三年下降。

某985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坦言:"企业需要能立刻创造价值的技能,但多数毕业生仍停留在理论层面。" 而中核集团的招聘城市中,超八成位于东部沿海,中西部毕业生则面临"求职无门"与"返乡无岗"。与此同时,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朝阳产业急需人才,却因专业门槛将大批文科生拒之门外。

某二本院校辅导员透露:"去年校招企业数量减少40%,许多学生被迫'慢就业'——本质是失业的美化说法。" 对个体而言,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差异化能力成为关键。

掌握Python、数据分析等跨界技能的毕业生,即便非科班出身,录用概率仍可提升3倍。

而对社会而言,需加速产业升级创造高质量岗位,同时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

当120万份简历堆成山,每一页A4纸都写满了年轻人的努力和挣扎——我们以为学历是敲门砖,却不知它早已成为内卷的通行证。

​​

0 阅读:0

你丫尼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